Title
Title
关于“概念”的选题发现报告
2021-08-02 19:54:34生成 | 点击登录,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

“语言、文字”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概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概念”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语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近代汉语副词“没的”再考. 王群. 齐鲁学刊,2017,06

法院中心、庭审中心与法官中心: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认识框架. 罗维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组合原则和自然语言虚化成分. 邹崇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廖福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老子“论”道之言说方式研究. 何玉国.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廖福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基于网络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蔡礼彬;宋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03

汉语中“人生是饮食”概念隐喻分析. 梁海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跨语言爱情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与哲学文化渊源考辨. 孙毅;周世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概念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邱伟云;郑文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5

政治话语中的词汇共用与概念共享——以“治理”为例. 杨雪冬;季智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1

二十世纪以来中西史学理论比较史研究. 陈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杨耕.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2

“白莲教”质疑:无时不在抑或子虚乌有. 刘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具身认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 焦彩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人工智能研究中实现人机交互的哲学基础——从梅洛·庞蒂融合社交式的他心直接感知探讨. 崔中良;王慧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张静;陈巍;丁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论旅游体验研究中的“身体”现象及其认知. 谢辉基;杨振之. 旅游学刊,2020,07

映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高春东;郭启全;江东;王振波;方创琳;郝蒙蒙. 地理学报,2019,09

教育学者何为?——论学科精神家园的失落与重建. 雷云;杨晓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2018,06

“造新因”:胡适对建构“社会重心”的省思. 章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类指句的体验哲学基础及认知理据. 付正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概念结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西方个人主义的缺陷及其在中国的际遇. 高永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LUTI模型的概念结构、实现方法及发展趋势. 牛方曲. 地理科学,2017,01

回眸与前瞻:学习动机缺失研究. 朱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儒家天道与政治的限度. 吴晓番. 齐鲁学刊,2019,06

德语人称名词的语法属性及其性别概念化. 张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空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邱伟云;郑文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5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高春东;郭启全;江东;王振波;方创琳;郝蒙蒙. 地理学报,2019,09

理解地理“耦合”实现地理“集成”. 宋长青;程昌秀;杨晓帆;叶思菁;高培超. 地理学报,2020,01

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地理学贡献. 方创琳;王振波;马海涛. 地理学报,2018,04

新时代地理复杂性的内涵. 宋长青;程昌秀;史培军. 地理学报,2018,07

意象图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韩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论“上”型方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 张聪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贝克特戏剧中的存在图式与隐喻构建. 黄辉辉.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委婉语构造原则的认知阐释. 李军华;郭定芹.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满”和“全”的意义——基于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 刘玮;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李恭忠;李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2

社会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通——基于马克思“实践”与“感性世界”概念的思考. 夏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1

重新理解尼采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启蒙辩证法》中的尼采形象纠偏. 刘森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0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康德主义关系辨析——以“先验批判”和“辩证批判”为核心. 谢永康.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3

“前海”是个什么样的“学派”?——读《“前海学派”的戏曲史研究在新世纪以来的意义》有感. 陈恬.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06

语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先天完成时”与“本质”的表达式——从海德格尔思想到关于亚里士多德“本质”概念的理解之争. 靳希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4

大写的“一”与“多”:一般智力与诸众——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解读.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03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高春东;郭启全;江东;王振波;方创琳;郝蒙蒙. 地理学报,2019,09

摹状、规范与半描述论——“金岳霖—冯契论题”与当代指称理论的“第三条道路”. 张建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刘世生;刘立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概念迁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望”族动词语义认知分析. 武文杰;徐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语言迁移研究近20年的新发展:回顾与思考. 徐庆利;蔡金亭;刘振前. 外语学刊,2013,01

中国英语初学者的连缀句偏误与语法概念迁移. 张会平;刘永兵.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5

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 张会平;刘永兵.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4

母语概念迁移能力、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发展关系研究. 石进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

价值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创新链概念的核心属性与边界——一项提升概念清晰度的文本分析. 丁雪;杨忠;徐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3

儒学内在超越的信念基础与现实意义辨析. 李祥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5

中西会通的生命哲学建构:方东美与罗光两模式. 张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3

21世纪的新型理性疗法:将哲学应用于心理学. 埃利奥特·D·柯亨;丁晓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李文堂.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布迪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性历程中的文学场. 张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审美资本与中华工匠文化的培育. 李清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生态习性:延续或混乱?——L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蒋培;李明华. 江汉学术,2014,03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 王芳;黄远水;吴必虎. 旅游学刊,2021,02

惯习、资本与场域:布迪厄实践理论及其对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启示. 崔思凝. 湖北社会科学,2017,09

语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 王硕;尹富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论概念的语篇结构功能. 王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语篇名词化隐喻运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为例. 谭丽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汉诗英译中的互文参照. 包彩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空间导向符号的多模态隐喻. 廖宏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语言哲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摹状、规范与半描述论——“金岳霖—冯契论题”与当代指称理论的“第三条道路”. 张建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试论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 胡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共识性对话——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 瓦列里·秋帕;刘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

哲学与逻辑:百年回眸. 朱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海外汉学家视野中的中国古代逻辑. 龙潇;邹崇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术语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季民初的国民语义与国家想象——以citizen、citizenship汉译为中心的论述. 郭忠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06

当代文学70年:海外华文写作的女性形象谱系. 刘艳. 齐鲁学刊,2020,04

思考与界定:“反乌托邦”“恶托邦”小说名实之辨. 王一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的语境分析.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法律主体的内涵. 毋国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方法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先验的经验主义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德勒兹的主体性哲学思想解读. 吴静.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03

21世纪的新型理性疗法:将哲学应用于心理学. 埃利奥特·D·柯亨;丁晓军.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顾明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汉学与汉学主义:中国研究之批判. 顾明栋;钱春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 叶继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意识形态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意识形态的现实性与幽灵性——齐泽克精神分析视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探析. 孔明安;谭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5

大写的“一”与“多”:一般智力与诸众——维尔诺的《诸众的语法》解读. 张一兵.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03

重新理解尼采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批判——《启蒙辩证法》中的尼采形象纠偏. 刘森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03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李文堂.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什么是汉学主义?——探索中国知识生产的新范式. 顾明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话语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政治话语中的词汇共用与概念共享——以“治理”为例. 杨雪冬;季智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1

《共产党宣言》汉译本中的“资本家”和“资产阶级”——由译词的确定过程看革命对象的固化. 徐天娜.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2

乡村弹性化治理: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三重维度——基于“国家-社会”关系历史演进的考量. 孙强强;李华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 王硕;尹富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分配正义:平等主义话语的建构与批判. 颜景高.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实证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王国强;张蕾娜;宋艳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1

论基层检察院审查逮捕制度运作理论模型之建构——兼及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的拓展. 郭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应用——以城市居住区位选择为例. 王铮;翟石艳. 地理科学进展,2013,10

基于活动视角的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框架. 曹阳;甄峰;姜玉培. 地理科学,2019,10

中越通婚中越南女性的空间排斥研究——以云南省河口县桥头村为例. 万蕙;朱竑. 地理科学,2013,05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概念”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语义演变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接触与语义复制——关于接触引发的语义演变. 吴福祥.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近代中日同形词“学会”的语义演变. 朱棠.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科普传播著述须用心甄别重要概念语义之转变——以力学与形而上学等概念寓意之沿革为例. 卫青;厚宇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7

副词“本”的演变. 李明. 古汉语研究,2018,03

“杀”的语义演变过程和动因. 帅志嵩. 语言科学,2011,04

语用功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语语用含糊的成因及实现方式. 王美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先秦汉语前置受事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其功能阐释. 袁健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空间. 许红花;柳英绿.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当代论证理论的社会文化维度拓展. 谢耘.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娱乐片话语纷争的多重维度. 周旭. 重庆社会科学,2016,05

意象图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韩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6

论“上”型方位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 张聪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贝克特戏剧中的存在图式与隐喻构建. 黄辉辉.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委婉语构造原则的认知阐释. 李军华;郭定芹.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满”和“全”的意义——基于意象图式的认知分析. 刘玮;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

概念迁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望”族动词语义认知分析. 武文杰;徐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语言迁移研究近20年的新发展:回顾与思考. 徐庆利;蔡金亭;刘振前. 外语学刊,2013,01

中国英语初学者的连缀句偏误与语法概念迁移. 张会平;刘永兵.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05

英语介词学习与概念迁移——以常用介词搭配与类联接为例. 张会平;刘永兵.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4

母语概念迁移能力、隐喻能力与语言水平的发展关系研究. 石进芳.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03

词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英语缩略词研究中的现存问题及思考. 卢水林.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汉英双语概念对应的实证研究. 刘扬;陆顾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习语构式“V不C/了/得(N)”的概念整合层级性. 代玲玲.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

论话语标记的形成. 殷树林.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词汇化的过程及其动因——以“自在”的成词过程为例. 刘继虎. 求索,2012,06

布迪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现代性历程中的文学场. 张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审美资本与中华工匠文化的培育. 李清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生态习性:延续或混乱?——L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蒋培;李明华. 江汉学术,2014,03

传统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路径的模型构建研究. 王芳;黄远水;吴必虎. 旅游学刊,2021,02

惯习、资本与场域:布迪厄实践理论及其对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研究的启示. 崔思凝. 湖北社会科学,2017,09

具身认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概念的具身认知观. 王柳生;桑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具身认知理论的教学论意义. 焦彩珍.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人工智能研究中实现人机交互的哲学基础——从梅洛·庞蒂融合社交式的他心直接感知探讨. 崔中良;王慧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社会认知的双重机制:来自神经科学的证据. 张静;陈巍;丁峻.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论旅游体验研究中的“身体”现象及其认知. 谢辉基;杨振之. 旅游学刊,2020,07

翻译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译学研究须加强逻辑思维. 曹明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论零度——偏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阐释力. 辛红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哲学视角下的语言翻译研究. 牛小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奈达对泰特勒翻译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顿官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从豪斯翻译质量评估综合模式看翻译研究的未来走向. 林佩璇;谢朝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话语分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 王硕;尹富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评价研究视角下的话语分析. 刘世生;刘立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传统”之合法性的构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分析. 王立阳.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英美媒体涉疆新闻报道所透视出的价值观. 兰杰;徐红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

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研究——基于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 单理扬.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05

类型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形神与气象:《人物志》的心性类型学说及其当代意义. 孙焘.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迁徙中的承袭、交融与分异——广东客家建筑与聚落形态时空发展解析. 杨希;马航;张力智;宋科. 地理研究,2021,04

进化心理学中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 王华容;谭顶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人文地理学科学化的总体目标与实现路径. 陆玉麒. 地理学报,2011,12

建立复量符号学. 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史忠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对比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语篇名词化隐喻运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为例. 谭丽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通感隐喻微观对比框架中体验哲学与民俗模型性的联合动因考辩. 孙毅.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集团内部权力配置与企业创新——基于权力细分的对比研究. 谭洪涛;陈瑶. 中国工业经济,2019,12

汉英双语概念对应的实证研究. 刘扬;陆顾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英语自我概念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探究. 黄彦红.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语言哲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摹状、规范与半描述论——“金岳霖—冯契论题”与当代指称理论的“第三条道路”. 张建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试论索绪尔的概念化理论. 胡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共识性对话——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元语言特质. 瓦列里·秋帕;刘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

哲学与逻辑:百年回眸. 朱建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

海外汉学家视野中的中国古代逻辑. 龙潇;邹崇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符号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 王硕;尹富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基于网络文本的城市旅游意象符号表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蔡礼彬;宋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03

论苏曼殊小说的空间表意实践——一种地志符号学的考察. 唐珂. 齐鲁学刊,2014,05

皮尔士实用主义哲学中的感知论. 李瑾. 齐鲁学刊,2010,01

社会何以终结?——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论证逻辑. 刘翠霞.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概念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走向新世界:数字人文视野下中国近代“世界”概念的形成与演变. 邱伟云;郑文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0,05

政治话语中的词汇共用与概念共享——以“治理”为例. 杨雪冬;季智璇.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1

二十世纪以来中西史学理论比较史研究. 陈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内涵——基于概念史的考察与审视. 杨耕.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6,02

“白莲教”质疑:无时不在抑或子虚乌有. 刘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现代汉语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清末民初美学转型的语境分析. 钟仕伦.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句法中心语“的”与现代汉语“VP+的+NP”结构. 姚小烈.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

“腿”的名称变化. 连登岗.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从内容到形式:“社会性别”研究的新路径. 孙桂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中国古代学术话语的历史变迁及其品格. 高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认知语言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廖福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概念隐喻”理论兴起的动因. 邵钦瑜;冯蕾.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基于概念化理论的外语词汇意义产出问题研究. 王晨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类指句的体验哲学基础及认知理据. 付正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德语人称名词的语法属性及其性别概念化. 张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概念结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西方个人主义的缺陷及其在中国的际遇. 高永平.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LUTI模型的概念结构、实现方法及发展趋势. 牛方曲. 地理科学,2017,01

回眸与前瞻:学习动机缺失研究. 朱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儒家天道与政治的限度. 吴晓番. 齐鲁学刊,2019,06

德语人称名词的语法属性及其性别概念化. 张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

映射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网络空间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路径. 高春东;郭启全;江东;王振波;方创琳;郝蒙蒙. 地理学报,2019,09

教育学者何为?——论学科精神家园的失落与重建. 雷云;杨晓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2018,06

“造新因”:胡适对建构“社会重心”的省思. 章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类指句的体验哲学基础及认知理据. 付正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语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 王硕;尹富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论概念的语篇结构功能. 王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语篇名词化隐喻运用对比研究——以中国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为例. 谭丽花.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汉诗英译中的互文参照. 包彩霞.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空间导向符号的多模态隐喻. 廖宏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修辞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汉语“实词+叠词”结构的语法化现象认知解析. 廖福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5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考辨及其实践路向. 张杨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维柯《论我们时代的研究方法》的解释学意义——以笛卡尔的《方法谈》作对比. 何卫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作为性别的符号:从“女人”说起. 林丹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论零度——偏离理论对翻译研究的阐释力. 辛红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消费提示
确认查看将消耗您个金币
开通VIP会员可免费查看
当前余额:金币
金币支付
开通会员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设置跟踪
跟踪设置成功

内容更新时我们会发消息提醒您及时查看。

取消跟踪请到个人中心。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

提示
该词范围较大,请搭配其他关键词一起查看或输入范围更小的关键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