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重点选题
2021年07月16日
点击订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本刊重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创新性、理论性、政策性,尤其欢迎体现新思想、新方法的跨学科研究成果。
一、主要栏目
1.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研究成果。
2.前沿问题研究。
(1)院士跨界高端访谈:面向未来的科技人文。
(2)思源湖畔专题:前沿性、学术性、创新性、争鸣性话题。
(3)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大数据与司法改革;人工智能与法治建设;人工智能与管理、教育、媒体、语言;大数据与伦理;科技人文;数字人文与艺术等。
3.重要问题研究。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理化、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等。
(2)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标准与评价、一流学科标准与评价、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高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思政育人、产学研协同育人、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播能力建设等。
(3)公共治理体系建设: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国家治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应急管理等。
(4)科学文化:科学思想概念、科技与伦理、科学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等。
(5)“一带一路”与区域创新发展研究:一带一路建设、世界各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别与区域研究等。
(6)世界文化多样性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文化研究、中国文学/文化与国际传播、比较语言、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比较文明、当代语言文学、翻译学等。
(7)三新一高: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
二、尊敬的各位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正式推出2022年十大重点选题方向,供大家参考,敬请赐稿。
01/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创造了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目前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22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将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掌舵导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分析新征程上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建设要求等,特别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理化,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02/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发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陆续公布,在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议,持续走低的人口出生率、持续递进的“少子化”和“老龄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看待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及其治理前景、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人口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中国目前面对的人口挑战,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分析值得挖掘的“人口红利”、探索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措施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建设性问题。
03/后疫情时代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治理
随着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努力,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虽然疫情终将过去,但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中国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助力疫后经济的跃迁和社会转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国家的职能?如何认识疫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变化?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而推动经济复苏与繁荣等问题值得深思。
04/以碳中和、碳达峰探索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营造创新环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之中是目前的工作重心。为了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愿景,从行业布局、资源合理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国家治理与监管等多个角度分析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与前景有着深远意义。
05/文化强国战略和国际传播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在“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理论角度探索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方式方法,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建国家叙事理论视角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对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探索国家叙事和中国形象故事化的传播策略。
06/世界文明的比较研究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世界文明的比较研究是对不同时期或不同文化所达到的总体的和基本的价值尺度的比较认识。加强对世界文明以及与此相关的国际文化思潮、主要国家的文化战略、当代社会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如今,文明起源、文明互鉴与文化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探索世界文明的演进规律,以及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界意义,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关于文明起源与演变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至关重要。
07/新科技革命与人文关系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等)发展迅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重要议题:如何看待人文的价值转向?如何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科技革命会给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影响?科技自强和人文精神培养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技术和生态学领域是当今科技与人文融汇贯通、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交融的重要领域,现代科技革命是如何推动人文与科技融合的?人与机器的关系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等。
08/地方制度创新与国家治理
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其中,赋予地方政府合理的制度创新权限是发挥地方积极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尤其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无人区,需要地方政府有更多的勇气和担当,试错更多的地方性制度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形成更多的国家法律规范,此乃创新法治和改革协同的重要实践。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在当代国家治理中扮演的角色结构,反思央地关系与中国地方治理改革路径,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立法创新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09/高质量发展与双循环格局
经济增长目标的战略性制定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与路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中国经济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以下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如:如何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如何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如何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等。
10/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法律制度
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滥用等风险,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因而面临着严峻挑战。我国监管执法部门已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比如,《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立法层面平衡个人信息保护和个人信息利用两者关系的一次新尝试。制订和完善数据法规对于激发数据活力、释放数据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世界各国都正在加快建立健全数据规则体系,我国各发达省市也把数据立法作为促进数字化发展中的重要抓手。因此,我们亟待思考以下问题:基于大数据背景,我国当前的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面临着怎样的风险和挑战?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打破数据资源流动面临的壁垒,完善数据保护立法等。
三、投稿须知
1.正文:论点明确、新颖,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2. 摘要:请用200—300字提炼论文的学术观点、主要贡献与创新点。
3. 关键词:请选用3—5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主题概念 ;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选用。
4. 中图分类号: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查找。
5. 图:应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达重复。图题中英文对照,英文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用词除外)。图中内容的注释用中文直接注于图中。线条图必须清晰规范;照片图应有较强的黑白反差度,须标明放大倍数。
6. 表:应精心设计,具有自明性,切忌与图及文字表达重复。表题中英文对照,英文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用词除外)。一律使用三线表。
7. 文献引证:在体例方面,统一采用当页脚注的方式,即无论是诠释性的注解,还是单纯的引用文献,在正文中用①、②、③、④……,标于需注释文字最后一字标点后的右上角,并在相关页码用脚注的方式以与正文中相同的注号引导注文。
8. 译文要求: 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单位全称、图标标题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写出汉语拼音。
9. 作者简况: 请逐一写出姓名、单位全称、职称(或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话号码、所在地、邮编、email地址。
10.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注明详细的“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号”等信息。
四、投稿要求
1. 来稿以万字左右为宜,内容要求能反映当前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
2.稿件一旦进入审稿流程,不得修改/增删作者姓名、单位等相关信息。
3. 本刊采用双向匿名专家审稿制,凡投稿本刊者,请勿在文中(含英文)标注姓名、基金项目等信息,作者姓名、基金项目须另页上传。
4. 凡向本刊投稿者均同意文章经本刊刊登后,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即让与本刊。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申明。
5. 投稿作者文责自负,如有侵权等行为,与本刊无关。
6.本刊谢绝纸质来稿,请一律以Word文件格式通过投稿系统上传。谢绝一稿多投,三个月内未见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本刊有权对来稿做文字性删改,重大删改与作者商讨。来稿刊出后,赠当期刊物2册。
官方网站(可点击查看):
https://shjx.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shjx
投稿系统(见官网左侧【作者投稿系统】):
https://shjx.cbpt.cnki.net/EditorD2N/index.aspx?t=1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