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收藏】近期文史类新书资讯(18种)

2022年02月16日

点击订阅

1.中原王朝视角下的南方和东南方

作者: 赵东升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副标题: 青铜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化进程研究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 260.00

 

全书内容分为十一章,每个地区分为两章,分别论述考古学文化格局和文化势力及变迁。第十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整合四地的考古学文化、各势力集团及其与中原文化和中原王朝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关系,并继续扩展至对四地周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变迁,由此得出三代王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的经略步骤和模式,以及影响范围和程度。

 

赵东升,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2.纹样与图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

作者: [日] 八木春生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姚瑶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316

定价: 145元

 

在中国南北朝时代前期的佛教美术研究中,汉化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这一时期佛教美术的汉化过程反映出当时的人们不断试图去理解佛教和佛教美术的摸索轨迹。《纹样与图像: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石窟美学》一书关注石窟、壁画、造像中的摩尼宝珠、藤座式柱头、山岳纹样、金刚力士像、畏兽像、莲花纹样等细节,通过观察这些细节,来探讨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依据自身的喜好与理解来对西方传来的佛教图像进行变形、再现的。同时,《纹样与图像》一书也分析了北朝与南朝佛教美术之间的差异。

 

八木春生(男,1961-),日本筑波大学艺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著作有《中国仏教美術の変容》、《北斉の石仏》、《中国仏教美術と漢民族化》、《雲岡石窟文様論》等。

 

3.诚与真:陶渊明考论

作者: 刘奕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陶渊明考论

出版年: 2022-1

页数: 391

定价: 98

 

本书以“诚与真”为主要线索,就陶渊明的生平、作品、精神世界、文学风貌中“重要而又文献足征”的问题与话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陶渊明的历史世界”,分为“生平六考”与“作品六考”,处理陶渊明生平、作品中一些最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中编“陶渊明的精神天地”,包括“笃意真古:自我与风度”和“诚之以求真:陶渊明的人生行思”两部分,讨论了陶渊明的自我认知、发展与展示,写作的真诚性,以及他的文化偶像,讨论魏晋玄学对陶渊明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分析陶渊明人生与文学的“真”之境界,并拈出“诚之以求真”一词,以此归纳陶渊明人生哲学与实践的独特面目。下编论“陶渊明的文学风貌”陶渊明的文学,包括“谁识弦上音:主题与风格”和“希声:陶诗的修辞”,就陶诗的“边境”主题、陶诗的力量立论,并在修辞学语境中分析陶诗的修辞方法与特色。全书展示了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深入式研究模式,同时实事求是,考论结合,多发前人所未发,可以称得上是陶渊明研究及其相关领域内难得的,兼具基础性与前沿性的成果。

 

刘奕,字摩诃,四川乐山人,任教于上海大学中文系。已出版专著《乾嘉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整理古籍《王文治诗文集》《清诗话全编•乾隆期》《秀岩集》,发表相关论文四十余篇。

 

4.唐代秘书省研究

作者: 郭伟玲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276

定价: 86.00元

 

本书从唐朝秘书省职官、图书收藏、图书管理、历史地位及作用分别展开,综合讨论秘书省官员的任职情况,研究唐代秘书省图籍职责的履行情况,兼论唐代官方藏书建设研究。本书试图以机构作为研究切口,将视角扩展至唐朝中央政府的文献活动,进而具体化至文献收藏机构、文献保管者、文献的聚散等史实研究。从写作思路和总体架构上来说,本书将文献学与历史学、政治学相结合,以融合与交叉的视野,选择唐代秘书省这一研究课题,秉承再现历史真实性的理念,从秘书省职官和职责两个方面分别展开。

 

郭伟玲,1983年生。图书馆学博士,师从曹之教授,从事历史文献学等研究。目前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出版《中国秘书省藏书史》。

 

5.耽玄与尘居

作者: 程乐松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副标题: 唐宋道教思想与社会研究

出版年: 2021-11

定价: 118.00元

 

以经典解读和观念诠释为基本进路的思想史研究,与围绕信仰与社会生活的互动展开的社会史研究可以被视作宗教历史研究的两个支点。信仰从来都是一体两面的:始终关切超越的旨趣必然使得信仰以某种思想或观念的方式否定或疏离日常生活和世俗世界,确立独特的宇宙秩序与信仰价值;与之相对,信仰实践的展开又是与日常生活须臾不离的,从现实的意义上说,一种纯粹且脱离了世俗生活的信仰是难以想象的。就道教而言,修真登仙的玄思与禳灾祈福的实践是不可分割的,科仪戒律的规制与度牒帐籍的律法也是并行不悖的。如果要尝试理解某一个历史时期中的道教信仰,就需要结合其时的经典文献与社会生活。鉴此,本书以唐宋时期的道教信仰为主题,分别从隋唐时期的道教信仰思想与唐宋时期的律法及信仰关联两个视角展开专题研究,展示上述一体两面的信仰史框架。

 

程乐松,1995-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及硕士学位;2005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06-2011年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2011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两汉思想史、道家与道教思想、中古道教文献、中国宗教研究理论。迄今发表专著一部(《即神即心:茅山真人之诰与陶弘景的信仰世界》),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6.小天命

作者: [美]施珊珊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生祠与明代政治

原作名: Shrines to Living Men in the Ming Political Cosmos

译者: 邵长财

出版年: 2022-2-15

页数: 428

定价: 78.00元

 

在传统认知中,明朝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绝对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明朝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  与“天子受命于天”相对应,作者将这一模式称为“小天命”,其背后是政治生态、神灵信仰、儒家思想之间复杂的互动。平民以立碑立祠的传统“绑架”地方官,用“孝道”掩饰生祠中的利益交换。生祠成为利益杠杆,地方官“多施惠政”以换取晋升的政治资本,百姓立生祠换取官员为当地利益服务,抵抗朝廷的苛政。以生祠为纽带的官员—平民利益体,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平民对地方官员的认可有助于提升朝廷的声誉,为中央反对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滥用皇权的原则立场代言。  本书首次将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间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碑刻记录、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阐发了对明代政治与思想体系的思考。

 

施珊珊,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曾任美国明史学会会长。是明代政治史、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着重探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曾著有《明代的社学与国家》《两个西瓜的传说:明代的皇帝和大臣》《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编有《吾皇万岁!》《200年前东亚史纲》。

 

7.异类中行

作者: 张永义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方以智的思想世界

出版年: 2022-1

页数: 248

定价: 88.00

 

本书是作者近年研究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论文合编。除引言外,十四篇文章大体分为四组:第一组讨论觉浪道盛、憨山德清和方学渐的学说,它们构成了方以智的师承、家学和思想背景。第二组集中处理《药地炮庄》,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该书的成书经过、解释特色以及在庄学史中的地位等。第三组主要说明方以智晚年的精神归宿、“公因反因”说在他思想中的地位等。最后一组是对方以智第二子方中通怀念父亲的《哀述》诗的释读,也附带考辨了方以智与左锐的关系,末尾是一篇演讲记录。书名“异类中行”也是借自方中通的概括,它很恰当地诠释了方以智曲折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一生。

 

张永义,河南泌阳人。199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1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哲学、明清哲学的研究。已出版的著作有:《苦行与救世》(1996)、《近代思想史略论》(1999,合著)、《墨子与中国文化》(2001)、《中国思想论集》(2012)、《青原志略校注》(2012)、《药地炮庄笺释•总论篇》(2013)、《浮山文集校注》(2017)等。

 

8.近代中国铁路运价治理研究(1881—1937)

作者:黄华平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 89元

 

本书以1881年至1937年中国国有铁路运价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着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如何治理铁路运价问题而展开。探讨了近代我国政府治理铁路运价政策,从自由放任向“运价统一”转变的过程及其治理体制架构;阐述了“运价统一”政策主导下我国国有铁路基本运价制度、运价政策以及客货基本运价水平的嬗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检视这一时期铁路运价治理对铁路运输效益、工农矿业及社会民生产生的影响,并从整体上对近代我国政府的铁路运价治理进行客观的评析。

 

黄华平,历史学博士,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铁路史、中共党史,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国民政府铁道部研究》《近代中国铁路卫生史》《铁路与近代淮河流域社会变迁》3部学术专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30余篇。

 

9.以公理争强权

作者: 金光耀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顾维钧传

出版年: 2021-12

本书的主人公顾维钧,是中国近代外交界的传奇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代表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和约,这使得他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记。本书利用《顾维钧回忆录》、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维钧档案”、蒋介石日记、作者的访谈和亲自搜集的信件等大量一手史料,将顾维钧作为传主,以传记的写法,描绘了顾维钧的一生。不仅包括他的政治生涯,还包括他的家庭生活等。

 

金光耀,1954年7月生,上海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学位。多次赴海外访学,先后为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瑞典隆德大学访问教授、韩国高丽大学访问教授等。金光耀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现代政治史、对外关系史,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个人著作包括《顾维钧传》、《陈纳德与陈香梅》(合著)、《从望厦条约到克林顿访华——中美关系,1784—1996》(合著)、《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中俄中苏关系,1689—1989》(合著);编有《顾维钧与中国外交》、《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合编)、《知青部落:黄山脚下的10000个上海人》(合编)等,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刊物。

 

10.传统与变革

作者: 胡英泽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乡村社会研究

出版年: 2021-9

页数: 320

定价: 60.00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的巨大变迁,变革是在地方社会的传统上展开的。区别于宏大叙事和已有研究,本书利用记录历史细节与过程的新材料,揭示了外来户以及土地、果树、牲畜、房屋分配等“地方知识”,充分体现土地改革内容的丰富性、政策的复杂性和适应能力,人群关系、经济结构、村社传统在变革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胡英泽,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秘书长。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口资源环境史等。出版专著《流动的土地:明清以来黄河小北干流区域社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凿井而饮:明清以来黄土高原日常生活用水与节水》(商务印书馆,2018年),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11.轴心时代的波斯与中国

作者: 林梅村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402

定价: 780.00

 

本书图文结合,插入中英双语解说的400余幅高清照片和手绘线图,通过对阿契美尼德王朝帝王、都城遗址、陵墓遗址及出土文物的识读,展现地跨欧亚非的波斯“第一帝国”的扩张、融合历史;结合中外学者研究成果辨识和确认波斯帝国各郡国贡使浮雕,为东西方文明的早期交往提供确切的实物证据;对比研究中外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梳理出张骞通西域前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往的轨迹,为研究前6至前3世纪世界文明交往提供第一手文物资料。

 

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1956 年4 月生,祖籍广东,生长于北京。1977— 1982 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文物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4 年受聘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今称“考古文博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 年至今,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会员。1984 年至今,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院刊》(BSOAS )、《古物》(Antiquity )、德国《中亚杂志》(CAJ )、日本《古代文化》、中国《考古学报》《文物》《考古》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大朝春秋—蒙元考古与艺术》《西域考古与艺术》《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等学术专著十六部。

 

12.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

作者: [德]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数字社会乌托邦

译者: 张冬

出版年: 2022-1

页数: 222

定价: 48.00

 

科技的每一个进步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导致个人数据被侵犯、交易。对此,有人对数字化的未来充满了天真;有人对硅谷数字公司的独裁发出警告;有人更愿意掩耳盗铃地回到过去。  本书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图景,同时客观冷静分析了以牺牲反思判断力为代价的、充满刺激和欲望扩张的数字化发展过程对文化、道德和政治能力的威胁,批判了德国政府反应的冷漠滞后,并探讨了创造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可能性措施。

 

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Richard David Precht),德国哲学家、记者和作家。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哲学和美学教授,吕纳堡市利普纳大学哲学荣誉教授。著有《我是谁,如是这样有多少:一次哲学旅行»(Wer bin ich - und wenn ja wie viele? : Eine philosophische Reise),《认识世界:哲学史I》(Erkenne die Welt: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I),《认识自己:哲学史II》(Erkenne dich selbst: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II),《成为你自己:哲学史III》(Sei du selbst: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III)。他的哲学社会科学题材著作均为德国畅销书,作品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13.哈贝马斯论媒介

作者: [德] 哈特穆特·威斯勒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译者: 闫文捷 译 / 李红涛 校译

定价: 49.00元

 

尤尔根·哈贝马斯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理论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对媒介和传播研究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本书以哈贝马斯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三个核心概念——公共空间、沟通行动和商议民主——为中心,清晰地揭示出他对媒介研究的诸多贡献。  《哈贝马斯论媒介》对哈贝马斯的思想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评估当代的传播环境以及他的理论框架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修正和扩展进行了批判性调查。

 

哈特穆特·韦斯勒(Hartmut Wessler),德国曼海姆大学媒体和传播学教授,同时担任曼海姆欧洲社会研究中心(MZES)的项目主任。曾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学习传播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并于1998年获得汉堡大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聚焦于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上公共辩论的质量,尤为关注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商议理论。他的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ss/Politics等知名传播学期刊。其著作《哈贝马斯论媒介》于2019年荣获德国传播学会理论奖。

 

14.法兰西的陷落

作者: [英] 朱利安·杰克逊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40纳粹入侵

原作名: The Fall of France:The Nazi Invasion of 1940

译者: 魏本超

出版年: 2022-2-15

页数: 328

定价: 78.00元

 

本书讲述了1940年法国沦陷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著名的失败,短短六周时间,一个拥有强大陆军的国家便沦为纳粹的附庸。这次战败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格局,使法国至今仍然笼罩在耻辱的阴影之中。作者从军事、政治、经济乃至法国社会状况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这次溃败的根本原因,展现了身处战争中的法国社会全景,并真实地告诉人们,军事史上那些流畅而简单的叙述与混乱而复杂的战争现实是多么不同。

 

[英]朱利安·杰克逊  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英国科学院和皇家历史学会院士,法国史研究权威。凭借《法国的陷落》一书获得2004年历史学殿堂级奖项——沃尔夫森奖。

 

15.外交表演、身份演化与国家和解

作者: 何伟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副标题: 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对华关系正常化比较研究

定价: 66.20元

出版年:2021

国家和解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外交是用来斡旋国家关系的主要手段,而外交是否行之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能否实现和解。本书从社会表演学的理论视角开展国家和解研究,探索外交行动实施在推动和解进程中身份演化的机制,并以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对华关系正常化为经验案例加以分析。本研究希望在拓展外交学、身份政治和国家和解等理论研究的同时,有助于中国对外宣传、印象管理、软实力和话语权建设。

 

何伟,外交学院英语与国际问题研究系讲师,哥本哈根大学政治科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学理论、国际政治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国际政治研究》《太平洋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16.东亚糖业史研究

作者:赵国壮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定价: 198.00元

 

本书以学术史回顾的方式对历史时期的中国糖业进行了论述,将行业史与区域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将糖业置于整个东亚这个宏观区域中进行考察,既梳理了东亚糖业变迁及重构的历史过程,又清晰地展现了近代以前东亚糖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此外,本书还从三个方面重点讨论东亚糖业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加深了学术界对近代东亚新秩序、新格局形成的认识。

 

赵国壮,历史学博士(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社会史、抗日战争史。

 

17.全球知识史:知识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美)塞缪尔·莫恩,安德鲁·萨托利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定价: 9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计划通过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揭露轴心国的罪行。然而,东京审判没能将一些重要的日本甲级战犯绳之以法。由于冷战初期的紧张关系,美国在东京的军情部门参与到东京审判中,禁止关键证人进入审判程序作证,隐藏有力证据和文件。华盛顿的政策决定者被疑开发生物武器和核武器。他们受麦克阿瑟的支持,希望得到日本生物战的专业技术,从而在对抗苏联时具有优势。最终,美国出于国家安全的目标,没有为731部队的受害者辩护。本书生动地描绘并揭示了东京审判中被掩饰的真相,披露了美国如何阻挠对日本战犯的审判、破坏对受害者的公正待遇。

 

珍妮·吉耶曼(Jeanne Guillemin),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曾任波士顿学院社会学教授。

 

18.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China

作者: Ping Yao

出版社: Routledge

副标题: A Brief History

出版年: 2021-12-28

页数: 224

定价: £32.99

 

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China serves as a focal textbook for undergraduate courses on 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Chinese history. Thematically structured, it surveys important aspects of gender systems and gender practices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from the earliest period to the modern era. Topics include the concept of yin-yang, life course and gender roles, kinship systems and family structure, marriage practices, sexuality, women’s work and daily life, as well as gender in Chinese mythology, religions, medicine, art, and literature. In narrating how various traditions and practices were formed and evolved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this textbook draws heavily on personal storie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Peter K. Bol is Charles H. Carswell Professor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in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at Harvard University.

— END —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