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扩】“青年学习沙龙”第六届理论征文
2024年05月30日
点击订阅
截止日期:2024/10/31 23:5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研究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社会转型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发展新动能,引领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积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提升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使理论研究优势不断转化为实践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成功举办“青年学习沙龙”前五届理论征文的基础上,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继续联合举办“青年学习沙龙”第六届理论征文活动,热忱欢迎全国优秀青年学者、在校青年学生、基层团干(不限专业)积极投稿。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4年5月29日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承办单位
广州市青年研究会
《青年探索》编辑部
二、征文主题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数智社会转型
三、参考选题
应征论文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主题进行深度、前瞻的学理研究,鼓励多学科、跨学科研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
1.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
2.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
3.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4.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
5.新质生产力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6.新质生产力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7.超大城市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
8.新质生产力与教育创新
9.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力技能结构升级
10.新质生产力培养与青年发展
11.数智时代与文化新质生产力培育
12.粤港澳大湾区数智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四、征文对象
1989年10月31日(含)以后出生的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社科理论工作者、学生(不限专业)。
五、征文要求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并重,学术研究和现实关怀结合。
2.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研究成果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应征论文应为未在其它学术会议、论文集和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原创论文或深度研究报告。
3.应征论文应主题鲜明,观点准确、内容翔实;文风朴实清新,说理透彻,阐述深刻。
4.遵守学术道德,符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5.应征原创论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深度研究报告以10000-15000字为宜(征文格式要求参考具体附件)。
六、评选办法
1.所有来稿均组织专家评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拟评选一等、二等、三等、优秀论文并颁发证书。其中,一等论文1篇,支付稿费人民币10000元(含税);二等论文3篇,支付稿费人民币5000元/篇(含税);三等论文10篇,支付稿费人民币2000元/篇(含税);优秀论文若干篇。
2.应征论文将择优刊发在《城市观察》《青年探索》,对于有重大理论创新的优秀论文作者,入选《城市观察》《青年探索》核心作者数据库,可优先获邀参与各类相关学术交流活动。
七、活动要求
1.征文活动一人限投一稿,原则上不接受研究生与导师合作的论文;征文活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论文底稿。
2.应征论文用word文档编排的电子邮件“附件”方式提交,邮件请以“理论征文+单位+姓名+论文标题”形式命名,并附上知网查重证明。发送至邮箱gzqingnian@126.com,收到邮件自动回复即为投稿成功。
3.应征论文格式要求统一规范,应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包含学校或单位、年级、专业、常用邮箱、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顺序编排。
4.本次征文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八、截止日期
2024年10月31日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
何老师,陈老师,020-87535276,020-87535612
刘旭晖,020-38483156
附件
征文格式要求
1.“页面编排”:页面大小为A4,不分栏;行间距设为1.2倍行距,字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2.54 厘米,左、右3.17 厘米,页眉1.5 厘米,页脚1.75 厘米。
2.“标题”:论文题目用黑体三号字,居中。
3.“摘要”:“摘要”二字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退两格;摘要的文句为宋体五号字,不加粗;摘要字数300-400 字。
4.“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宋体五号字,加粗,退两格;词数不多于5个,关键词之间空1格。
5.“正文”:宋体五号字,1.2倍行距。论文一级标题用“一”,五号黑体;二级标题用“(一)”,宋体五号字;三级用“1”,宋体五号字,四级用“(1)”,宋体五号字。
6.“注释”:引文和史料需注明出处(统一要求为页下脚注,注解每页重新编号)。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8.“作者简介”:包含学校(单位)、年级、专业、常用邮箱、联系电话、通讯地址和邮编(宋体五号字,不加粗,居左逐行排列),有两个或以上作者,用“,”隔开。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