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第十一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征稿启事

2024年06月18日

点击订阅

截止日期:2024/07/10 23:59

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将在今年下半年举行。自2014年来,青年学者论坛秉持初心,已成功举办十届。在此,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向各位青年学者发出郑重邀请,期待如期与您相会。

本届论坛论题如下:

论题一:“观”之道:中国的视觉考古与前瞻

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关于电影的研究中,电影的视觉呈现和观看,也始终是历代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长久以来,据认为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焦点透视,一方面成就了经典叙事电影,另一方面则被西方电影理论视作电影的某种“原罪”:它意味着一种观看世界的“资产阶级”视点,一种资本主义象征秩序的语言学基础,一种赋予观众虚假的意识形态主体性的人工再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当代西方电影理论的新进展,如所谓的媒介转向、情动转向等,都可视为对基于焦点透视的视觉模式的某种突破。不言而喻,电影的视觉问题,是一个本体/本源性问题,它事关世界观和主体性。

时至今日,无论是焦点透视还是对它的批判和突破,人们似乎仍然更习惯于沿着“西方”的视觉进路展开关于电影的本体思考。从电影的视觉启蒙议题,到反文化霸权逻辑下展开的新视觉模式的研究,中国文化自身独特的视觉呈现和观看之道,在当下围绕电影的理论思考当中总体而言是未得到充分发掘的。但事实上,不仅“开眼看世界”是中国近现代化的开端,“观”在中国文化的源头中,更具有本源性的意义,如“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成中英所说,“观”是“所有重要文化活动和文明活动的意义、灵感、动机的无穷源泉”——中国文化中的视觉问题,尤其是它跟电影的视觉呈现与观看所可能具备的生成性关系,是一个亟待梳理的新领域。诸如“可以神遇,而不可以目视”、孟子将视觉与“不忍人之心”进行的关联等,在在提示了一种具备中国文化主体性的视觉模式的存在,它所可能生发的关于电影的理解,值得人们梳理。

事实上,在接触幻灯等类电影视觉机器之初,晚清文人士大夫就已经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阐发了他们的“视觉政体”观念,在晚清与民国初年的文化启蒙思潮中,视觉也始终是朝向现代性探索中的一个核心议题,而在百年来的现代化努力中,观看电影更成为形塑现代国民、建构现代国家的基本机制之一。如今,在数字革命引领的文化变迁中,中国则已然进入全球视觉文化的领跑者行列。对于这一切的历史、现实以及可能的未来,如果追问它们何以/如何发生,恐怕都需要对中国文化进行视觉考古,并做前瞻性的思考。

我们欢迎围绕以下主题的来稿:

视觉机制考古与电影视觉问题的“中国方案”

“中学”“西学”交融:光学机器与近代以来中国的感官启蒙

电影观看与中国的民族国家建构

数字时代中国的媒介视觉问题

……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论题二:电影的物思想

“物”是背景,是审美的对象,既可以表现自然又能抒怀,既有“道”的哲思又包含人的思想、观念与文化。“中国哲人是在‘天地’的视阈中,以人之身与心的感知、思维和想象为出发点,来认知物、言说物,进而形成种种关于‘物’的观念和话语传统。”西方学者,如康德认为物是作为感官的对象,海德格尔用“表象”(Vorstellung)、“对象”(Gegenstand)和“自立”(Selbststand)来理解“物”,德勒兹则认为“影像=运动=物质=光”,等等。

整部电影史,同样可以看作是“物”的阐释史。从电影诞生的那一刻,“物”始终存在。无论是技术,还是媒介,物的呈现与表达均不同。比如,Sora等文生视频模型所生成的影像之物,就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为巴赞的“物质复原现实”,而是一种超越现实。韩炳哲说:“数字化拿走了物的每一种‘叛逆的’物料属性、每一种逆反性。”实际上,电影中的物,既是可见的、可触摸的物质实体又是虚拟的,“构成了人的身和心、感知和认识及理性所能抵达的现象界的整体称谓,既包括自然事物、现象及其质性和规律,也指人类生活、社会实践中的日常用度和伦理道德规范”。那么,在电影中,我们如何理解、诠释物?影像与物又有什么关系?数字时代,物又如何理解?

我们欢迎围绕以下主题的来稿:

电影的“物”意识

电影的“物”叙事

“物”作为电影方法

数字影像与物

媒介与物

电影的物与情感

……

同时,我们也欢迎来稿者的独到见解。

为了保证论坛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同时促进与会学者参会期间更优互动,请各位青年学者选择上述命题之一。

投稿及参会须知

我们诚邀全国45岁以下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电影学青年学者、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踊跃参会,投稿者请按要求填写一份参会回执,同时必须提交800字左右的学术思路(格式详见回执表),截止日期为2024年7月10日

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计划于7月遴选出优秀的论文思路,并向入选者发出论文邀约。入选学者人数暂定为40人,入选学者须在2024年9月提交完整的学术论文稿,字数不低于8000字。后经评委会遴选,每个命题将产生主题论文与讨论论文,遴选结果将及时通知与会者。

评奖

本论坛设立“电影学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奖”,由评委会专家匿名投票选出,奖状为镌刻铭牌,论坛结束十个月后,我们计划将上年已授权的入选论文结集出版。

投稿方式

我们真诚地向全国研究电影学相关内容的青年学者朋友们发出邀请,殷切期盼赐稿,如您有意向参与本届论坛,敬请您将填好的《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报名回执表》在2024年7月10日前发至movieforum@163.com(在电子邮件标题中,请注明“姓名+论题一/论题二+第十一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投稿”字样)。

题目阐释

李九如 北京电影学院

何国威 《电影新作》

特别鸣谢

王垚 北京电影学院

叶航北京电影学院

刘帆 西南大学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 100088

联系邮箱:movieforum@163.com

联系电话:010-82047891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VFoPTvxtmCwKzg9ccTU_g

— END —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