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大都市规划建设专项课题申报通知
2025年02月10日

点击订阅
截止日期:2025/02/17 17:00
原文链接:https://www.fzzx.sh.gov.cn/zxkt_zbtz/20250124/a8c57e63cffe4f4caee2c1277071634e.html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大都市规划建设专项课题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研究团队。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目录
1. 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相适应的规划用地分类与管控策略研究
2.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土地成本绩效管理和价值增益的机制与策略研究
3. 上海超大城市湿地空间特征和用途管制机制研究
4. 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研究
5. 适应城市更新需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变革研究
6. 上海城市色彩的总体意向和管控体系研究
7. 上海超大城市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体系研究
8. 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下三维地籍管理制度研究
二、申报对象
本次申报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单位或个人(个人申报须有课题依托管理单位)。
申请人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熟悉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并具有与所申报课题相关的研究基础。
申请人应是所在单位的全职在岗人员。
在申报截止日之前,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在研的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的人员,不得申请。
三、申报方式及程序
1.申报方式:采用网上申报方式,无需提交纸质材料。申请人通过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fzzx.sh.gov.cn)——“课题申报”栏目——“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管理平台”进行申报。
2.申报步骤:(1)申请人所在单位进行注册(单位注册需使用“法人一证通”进行校验),已注册用户不用重复注册;(2)申请人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已注册用户可直接登录);(3)申请人填写提交申报材料;(4)申请人所在单位完成网上审核。
3.课题指南获取: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查阅《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大都市规划建设专项课题指南》。
4.申报数量限制:同一申请人限申报1项。
5.在线填写要求:申请人应仔细阅读课题指南和填表说明;申报材料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和关键,其中《课题论证活页》部分不得出现课题申请人及成员的姓名和单位,字数限3000字,图表不超过规定尺寸。
6. 网上申报受理日期:2025年1月27日至2月17日(星期一) (截止于当天17时,含申请人所在单位完成网上审核)。
四、评审程序
1.申报受理后,由受理单位组织进行两轮评审。
2.评审结果将于2025年3月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网站和“上海规划资源”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五、研究进度要求
1.课题组按要求须填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计划任务书》,并提交详细研究提纲和具体实施计划。
2.研究期限为2025年3月至10月。
3.提交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含摘要)、专报,由受理单位组织专家开展结项评审验收。
六、经费资助
资助经费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承担,每项课题资助人民币8万元。
七、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策研究和科技发展处
联系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北京西路99号14楼(邮编: 200003)
联 系 人:符颢
联系电话:(021)63193188-14085,18918372278
电子邮箱:fuhaonju@163.com
特此通知。
附件: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大都市规划建设专项课题指南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年1月26日
附件
2025年度决策咨询研究大都市规划建设专项课题指南
课题1: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相适应的规划用地分类与管控策略研究
当前,科技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规划资源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和主动适应新技术、新趋势对空间组织模式及功能结构布局带来的影响。其中,用地分类标准及相应的管控策略在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围绕城市总规统领一张图、资源统筹一盘棋,上海已建立了规土融合的上海市土地分类体系。面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需进一步通过自然资源统筹配置和要素平衡,推动空间生产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课题旨在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对空间载体的新需求,探索拓宽上海空间利用的类型和模式,提出支持空间上复合利用、时间上弹性转换、功能上有机融合的新型用地分类,深化研究适用于城市更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土地供应、自然资源统计和资产管理等工作场景的用地分类细化应用规则及管控优化策略。
课题2: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土地成本绩效管理和价值增益的机制与策略研究
2023年以来上海探索建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其中土地资源的成本管控和效益最大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旨在建立土地成本价值体系,形成全过程的成本与绩效约束机制。一方面,聚焦产权归集、资源池构建与统筹、审批流程优化、建设实施、确权登记等土地资源管理全链条流程,梳理国内外土地成本管控的典型制度和实际案例,探索符合上海超大城市发展实际的城市更新,特别是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的土地成本管控举措和操作路径。另一方面,聚焦“总规统领、资源统筹”目标,剖析当前上海土地资源运行效率效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土地资源增益机制,提出融通贯通的土地资源“精储优供”配置策略。
课题3:上海超大城市湿地空间特征和用途管制机制研究
上海地处长江下游的冲击平原,湿地资源极其丰富,既有独特的长江口湿地自然景观,也有典型的江南水乡湿地肌理。课题旨在充分调研上海湿地的分布特征、管理现状和突出问题,研究明确上海湿地的空间内涵和地类划分,探索湿地空间用途管制的逻辑框架和技术方法,提出分类、分级管制规则,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分区、分类以及管制规则充分衔接,加强对城市生态本底的保护和修复。总之,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强化对上海湿地空间的规划认知,把“城市之肾”保护好。
课题4: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研究
当前,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出台,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基本稳定,规划工作从宏观蓝图引导转向强化法定约束、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管理。课题需要重点聚焦临沪地区,以跨省域地区为对象,针对空间定位不一致、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实施管理难协同等问题,从组织协调、规划传导和制度保障等维度,探索提出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新模式、新机制,有效避免临沪贴边无序发展。
课题5:适应城市更新需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变革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更新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详细规划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控详规划已无法满足新时期“分区分类推动详细规划编制”的要求。课题旨在面向存量地区差异化治理需求,开展详细规划编管方法变革研究,对详细规划的管控要素及其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对其关键技术方法进行探索与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和流程设计提高控详编制和实施的推进效率。聚焦强化空间品质、注重实施导向、加强公众参与、提升管理效能等基本改革目标,探索新时期详细规划管理的完善方案。
课题6:上海城市色彩的总体意向和管控体系研究
城市色彩设计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给城市的发展愿景带来和谐、统一的认知,还有助于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课题旨在对上海几十年以来城市色彩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梳理,结合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居民生活等要素,研究确立城市色彩的总体意象,确定色彩主题、色彩控制分区划分等。建立城市色彩的管控体系,提出色彩更新的实施路径和管理机制,探索如何通过城市色彩塑造高品质、多样化的城市空间。围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基本目标,构建适应上海超大城市特点的城市色彩规划管控机制。
课题7:上海超大城市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体系研究
自然资源管理“两统一”职责,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是自然资源部门的核心职责。课题旨在系统研究空间用途管制的管理内涵,适应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和“多规合一”管理要求,适应功能复合融合、时空立体多维的管理需求,有力提升上海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水平。要求充分认识和把握新的形势背景,重新思考与明确用途管制的内涵与外延。区分耕地、林地、湿地、海岸带等不同空间类型,根据自然属性、保护目标和开发利用特点,兼顾郊野地区耕地红线刚性保护和空间落位弹性复合的实际需求,明确空间准入、用途转用和开发利用监管的适用要求及管制流程,重点针对制度冲突、管理空白进行研究完善,增强制度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课题8: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下三维地籍管理制度研究
随着上海深入推进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土地利用逐渐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拓展,空间管理也更加关注竖向系统规划。课题旨在一方面,围绕三维地籍调查和登记,对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进行梳理,针对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城市综合体等建设项目的现实需求,探索符合上海超大城市发展实际的地籍管理的制度创新,搭建工作程序和操作路径。另一方面,对标借鉴其他城市竖向空间的规划与管理经验,统筹考虑功能布局、地形营造、土方消纳和安全韧性等,研究与本市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竖向规划的标准和管理模式。本课题还需要聚焦数字权属和登记的改革创新趋势,强化资源要素的贯通性和保障能力,助力走好超大城市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新路。
— END —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