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 20世纪初的西方 | 社科文献出版社官方推荐

2019年09月17日

点击订阅

 

编者按:

今天,给大家带来《西方通史(第一卷):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一书,作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以罕见的大师手笔,用生动的历史叙事,清晰提炼出西方世界的重大发展脉络,告诉我们何为“西方”

 

文丨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在历史编纂学中,人们常提到“漫长的19世纪”和“短暂的20世纪”,这已经成为共识。19世纪的“长”通常从法国1789 年的革命,有时也从美国1776年革命,至1914年或1917年;20世纪的“短”,从1914年或1917年一直到1989年至1991年的苏联解体。

这种分期法往往未顾及一个所谓的“界线期”(Schwellenzeit):即1850 年前后的那些年。与流行的观点不同,1848/1849 年的革命深深改变了欧洲。正如莱因哈特·科塞勒克正确指出的那样,它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泛欧革命”。当时,“老西方”再度在它旧日的东部边界戛然止步;唯一信仰东正教的非西方国家——罗马尼亚被短暂卷入了这场革命。

在1848年同年,美国通过《瓜达卢佩—伊达尔戈和约》获得了其濒临西太平洋的新边界。不久后,在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和澳大利亚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银矿藏,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和同时出现的全球化。1850年代,实证主义、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等学说开始了其胜利之旅,不久就让唯心论的时代(如果仅涉及欧洲的唯心论时代的话)在西方思想史中似乎成了明日黄花。

1839出版的美国地图册

图片来源世界数字图书馆

 

1850年代发生了一些对欧洲和美国的进一步发展变得重要的事件。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彻底改变了欧洲的国家体系:它加剧了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对立,摧毁了由保守势力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集团”,加强了普鲁士的地位(以削弱奥地利为代价),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与撒丁尼亚-皮埃蒙特王国更为密切的合作。1850年代末先在意大利,随后在德国,1848/1849革命未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统一的问题)又被提上议事日程。

直到意大利和德国在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完成其民族国家的建立之前,这些话题直接决定着欧洲的政治。通过接纳新的西部各州,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地面临一个问题:合众国难逃分裂成消灭了奴隶制的各州和保留奴隶制的各州的命运。1861~1865年的内战已经显出端倪。

克里米亚战争中欧洲土耳其地区的战区

图片来源世界数字图书馆

1850~1914年期间,形成了一些会对20 世纪产生深刻影响的潮流运动和意识形态。在欧洲的工人阶级圈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广泛传播并在世纪之交后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派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自己的目标,另一派将社会民主的进一步发展作为自己的纲领。伴随着其社会载体阶层的变化,民族主义经历了一次功能变化:它从奋斗崛起的资产阶级反对惯性力量的武器,变成了右派与国际主义左派进行较量的工具。滥觞于法国,并在世纪之交出现的“整体民族主义”,常常与激进的反犹主义一起为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培育了土壤。分裂的左派和法西斯运动之间的对立将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代打上自己的印记。相反,民族主义在殖民地却成了解放斗争的武器:虽然它在1945 年以后才取得广泛的胜利,但1918年以后,它就已经锋芒毕露,在多处地方使欧洲的殖民大国陷入焦头烂额的境地。

1945年,一个受到德国的各种不同政治左右的四分之三世纪结束,其起始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对此,当时英国保守派反对党领袖本杰明·迪斯雷利曾在下议院说过,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是“欧洲大陆比上个世纪法国大革命更大的政治事件”,因为它彻底打破了实力的均衡。

1782年版德意志帝国的地图

图片来源世界数字图书馆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不是德意志帝国一手造成,但在1914年的七月危机中它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因在于,它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的——如1951年路德维希·迪西奥所言的——“俾斯麦帝国的半霸权地位”,而是想成就全球霸业。此第一次“谋取世界霸权”(弗里茨·菲舍尔[Fritz Fischer]之语)的结果,让大多数德国的精英感到如丧考妣,以致他们在1918/1919 之后无法最终接受失败的事实。对修改结果和复仇雪耻的需求以最极端的方式表现在阿道夫·希特勒的纳粹政权中。1939年,他在上台六年半后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西洋革命的遗产没有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的第二次战争中被彻底摧毁,这种幸存仅仅是美国援助旧大陆的自由主义力量抗拒纳粹德国及其盟友的结果。然而,对欧洲的一部分地区——中东欧而言,1945年并不意味着外国统治和压迫的结束。直到1989~1991年后,体现在欧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向东拓展中的西方的再次统一才得以实现。

共产主义在欧洲和苏联的亚洲部分的消亡,并不像美国的哲学家和政论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所认为的那样,是关于自由民主意识形态博弈竞争的结束,从而也是“历史的终结”。西方民主、法西斯主义或纳粹主义和苏联共产主义之间的较量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段历史开始于本卷历史所结束的地方:1914年。

(本文摘自《西方通史(第一卷)》中《20世纪初的西方:回顾与展望》一文,作者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有删减)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首次填补了一项早就该填补的空白,撰写了西方的历史:他所描绘的世界史宏图,其时间跨度从古代源头直至20世纪,他权威地阐述了此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各种政治思想的轨迹。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是德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史,曾在柏林自由大学、弗赖堡大学、柏林洪堡大学任教,主要著作有《魏玛共和国的工人与工人运动》、《通往西方的漫长道路》,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四卷本《西方通史》等。

 

译者简介

丁娜,北京大学西语系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现居住在德国慕尼黑。译有《寻访行家》(合译)、《红桃J德语新小说选》、《幸福,在幸福远去的时代》、《运动通史》、《德意志之魂》(合译)等。

媒体评价

“温克勒是一位伟大的叙事者,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自信的写作风格,他送读者踏上阅读过往历史之旅,通过阅读读者经历了兴奋、震撼和沉思,过去的许多问题和社会现实如今仍旧存在。……温克勒成功创作了这样一本巨著,掩卷沉思,我们希望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威廉•冯•施特恩堡

《法兰克福评论报》文学评论专栏

2009年12月8日

 

“……一种智力和审美的愉悦……。”

——乌韦•施托尔茨曼

德国文化电台,2009年12月10日

 

“温克勒提供了一本高质量,甚至是极高质量的书。他最大的优点是文体流畅,其对政治的介绍与分析无懈可击,并令人信服。尽管他避免使用性格描绘或娱乐八卦等手段,但他的书从不无聊或费解,有许多令人难忘的格言……温克勒非常熟悉古往今来最好的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谁寻找可靠、全面和可读的介绍近代西方政治历史的书籍,此书都是不二之选。”

——蒂姆•布兰宁,

《法兰克福汇报》,2009年10月22日

 

“这本多达1199页的巨著读起来很棒,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的《西方通史》令人爱不释手。读此书不必害怕漏过什么,或是得跳过过于复杂的章节,因为没有这样的章节。温克勒无需用晦暗的风格来遮盖复杂的情况,即使史实庞杂,他也掌握了明确表达复杂事况的艺术。”

——沃尔夫冈•舒勒

《世界报》,2009年9月19日

 

“温克勒描绘、整理并评价西方发展的主线。……经他归纳,西方及其根基全部汇聚为一幅西方的图象。温克勒的叙述知识渊博、令人钦佩。他的《西方通史》第一卷结束于1914年,叙事生动而清晰。……该书首次对庞杂的欧洲历史溯本追源,剖析出西方思想的形成轨迹,然后凭借渊博的学识从中逐渐勾勒出西方的鲜明特点。这是一项非凡的,具有一定考古学分量的工作,为此对作者怎样称赞都不为过。”

——柯特•阿申布雷纳,

《新苏黎世报》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文学副刊,2009年10月12日

 

“这位柏林历史学家以《西方通史》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杰作。”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莱茵水星报》,2009年10月1日

— END —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