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陈亚军:杜威对哲学的改造及其当代意义 | 华东师大出版社官方推荐

2019年11月04日

点击订阅

100年前的4月30日傍晚,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乘邮轮从日本来到上海,目睹了五四运动的爆发,1921年8月2日从青岛乘船离开。在中国停留的两年三个月又两天内,他走入11省作演讲交流,对中国知识界和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些延续至今。

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大夏读书会、复旦杜威中心、文汇讲堂联合主办的“跟随杜威看百年中国变化”立体读书会,在8月中下旬迎来了第五场线下讲座——浙江大学文科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杜威中心主任陈亚军教授以“聊哲学”的方式前后谈了6小时的“杜威对哲学的改造及其当代意义”。

陈亚军教授谈“杜威对哲学的改造及其当代意义”

 

 

从理性到经验

杜威改造传统哲学的两大贡献

 

约翰·杜威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在20世纪前半页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浪潮中,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曾对中国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也培养了胡适、冯友兰、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一批追随者。2006年12月,美国知名杂志《大西洋月刊》将杜威评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in American History)”。杜威所建造的实用主义理论彰显着20世纪的时代精神,如果说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开创了现代教育的实践理路,那么其教育理论背后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则是杜威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而杜威对传统哲学的改造也被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传统西方哲学

谈杜威哲学改造的意义,不能不了解它的改造对象。杜威以前的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目标是寻找世界的解释者或者叫大写的实在、真实的存在。杜威要改造传统哲学,并非意味着传统哲学一无是处。杜威在《哲学的改造》一书的再版序言清晰地表达了:传统哲学和它所在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生活方式,相互之间是契合的。

 

  • 古希腊哲学:走出自然,找到了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理性

     

古希腊时期,人的智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究竟是什么将人和万物区别开来。古希腊人发现,人有一种能力,它使我们和动物不一样,这就是理性、思想,它能够“看到”动物所看不到的东西,能抓住现象背后的真正存在(reality),或叫实在。“实在”使变化的感性杂多有了归类,它能够对变化的杂多做出解释和整理,因此,知道实在也就是知道了这些杂多的本质。

 

这样一来,世界在古希腊哲学家眼中就被分成了两块,一块是感性世界,即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世界,它变化多样、转瞬即逝;一块是本质的理念世界,它对感性世界构成一种解释与制约,是感性世界背后更加真实的东西,但不是你能用感官去把握的,你只能凭借理性去把握它。这些可爱的希腊人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是最真实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想到的那个东西比看到的东西更真实。所以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把自己的眼睛刺瞎了,因为他不相信看到的那个世界。

 

在整个传统的古代哲学里,理性地位很高,感性、经验、实践、常识在生活中或许离不了,但是在哲学里没有地位。到了中世纪,这个传统其实一直在延续。只不过是把本质世界的处所从世界之中移到世界之外去了,移到上帝那儿去了,理性被信仰所取代。

 

  • 近代哲学:完成第二次启蒙,理性变成人的主体性

 

到了近代,上帝拿去的权威性重新又回到了人世间,理性再次成为焦点,人成了可与上帝叫板的巨人。但此时的理性不同于古希腊的理性,人的心灵独立出来了,理性成了心灵的核心部分,而心灵成了世界之外与世界对峙的独立物,它运用理性为自然立法。例如,康德认为,在我们的心灵里,有一些先天范畴,这是所有理性存在物所固有的,只要是人,总会把他先天就有的一些要素加到他所接受的来自世界的刺激上,为自己整理出一个世界来,使得世界向我们显现。如果说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启蒙使人从自然界挣脱出来的话,那么西方历史上的第二次启蒙使人从上帝那里挣脱出来,人的主体性突显出来了。

 

改变看世界的方式

杜威所谓的“哲学的改造”,也就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所谓自由或者心灵的解放,其实也无非是一种看世界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它并不需要外力,但它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其实不是活在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上,而是活在我们看世界的那个眼光里,或者说我们活在关于世界的信念网络中。很多很多这样理所当然的信念或常识,构成了我们的世界。世界与我们怎样理解、看待世界不可分;不同的世界观,使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心灵的解放就是突破自己已有的世界观。这看起来很容易,因为它无需其他条件,似乎就取决于人的一瞬间的念头;但其实这也是最难的,我们已经被自己的世界观束缚住了,这样一种思维的转身往往没有办法自我完成。

因此,改变看世界的方式才是哲学所要做的事,与此同时也就在向你打开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是互为条件合二为一的。杜威正是要提出一种不同的看世界的方式,在此意义上,他所做的是“哲学的改造”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的杜威的《哲学的改造》,刘华初、马荣译;

《民主与教育》,俞吾金、孔慧译

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于心灵解放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经验的关注开始凸显,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培根第一个喊出“知识就是力量”,随后贝克莱宣称“存在即被感知”,再到20世纪的逻辑经验主义,“经验”逐渐成了哲学的核心概念。而杜威正是在这种演进中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主义世界观,既继承了近代经验主义的精神又与英美经验主义有所不同。他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获得启发,从人与其他动物的连续性入手,来阐释他的经验概念。我们首先是作为一个生命体而存在的,这先于我们对世界的思考。生命在跟外物的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交换。一方面,外物作用于它,另一方面它又把外物吸收到自己里面来,再以自己所希望的或者能够保全自己存在的方式来反作用于外物,然后通过改变外物又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生命体得以延长,发展,繁盛。

 

“经验”的新内涵

因此,经验最基本的含义不是“知”,而是“做”,是我们和环境的一种交互作用。然而,不是说所有的这种你和物的这样一种交换作用都能叫经验。在杜威看来,如果我们的单个交互作用并不会对进一步的交互作用产生意义,那么这样的交互作用就无法称得上“经验”。经验一定是与下一个交互作用形成某种关联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之间的关联意味着某次交互作用一方面制约着进一步的交互作用,另外一方面又通过之后的交互作用,对这一个经验的意义作出了诠释。人类的世界形成了一个跟动物有所不同的一个有意义的世界。杜威对于经验的这一阐释意义重大,它确立了一个哲学的基本眼光,那就是:世界实际上跟我们的实践、跟我们的生存、跟我们的活动是分不开的。

杜威认为,经验并不是旁观者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你在生活之中与世界的朝夕相处。从杜威的角度来说,当我说我对马有经验时,不是说我到草原上看到马,有一个关于马的印象,我就拥有了一个关于马的经验。跟一个养马、骑马、与马朝夕相处、马在他的生活甚至生命中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的老农相比,他对马的作为对象的丰富性的了解,对于马的意义的了解,比我仅仅作为旁观者的了解要丰富的多得多。杜威所说的关于世界的经验,并不是去观察一个伫立在那里的公共的存在,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你用什么方式去跟世界打交道。

 

哲学改造两大贡献

在古典实用主义家族里面,有三个代表人物:皮尔士、詹姆斯、杜威。与皮尔士、詹姆斯相比,杜威第一次将实用主义体系化。实用主义在皮尔士整个哲学大厦里,最多是一个小房间,只是它可能很重要,而他所关心的主题比实用主义要大得多。实用主义在詹姆斯那儿,主题是分离的,他研究实用主义,也研究经验主义,但詹姆斯没有自觉地把两者焊接起来,找到它们内在的关联。自觉地做到这一点的是杜威。

杜威的贡献在于:第一,将实用主义不同的主题、领域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形成根和干,上面有分支。主干是经验主义哲学,分支是教育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二,杜威第一次把实用主义从哲学思潮转变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他不仅使实用主义的学说被欧洲学术界所知晓,还第一次把它变成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思潮,在整个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从开创范式而言

杜威哲学价值当下仍被低估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被视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理论之一,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诞生之初就饱受争议,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分析哲学和欧陆哲学均不看好杜威的哲学地位。分析哲学家认为他的哲学不够精确、缺乏论证,而欧陆哲学家又觉得他的哲学没有形而上学,不够哲学。尽管当下哲学界已无人会质疑杜威的哲学家地位,但杜威哲学的重要价值仍未收获应有的重视。

 

哲学源起和使命:为了人类能更好地生活

怎样看待杜威的哲学价值?这要从对哲学的定位说起。

亚里士多德等传统哲学认为哲学起源于有闲有识者的“惊异”。有一部分在传统社会里受过最好教育、不需要承受劳作之苦、不需为衣食住行操心的人,他们有闲暇时间,面对变化的世界,产生了一种“惊异”,发出一种追问,“哲思”由此开始了。目标是发现世界的本质。换句话说,哲学就是用旁观者的姿态追问有关“真理”的问题。我们总认为,旁观者清,是最客观的:“真实的存在”并不把自己敞现在外面,我们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把它再现出来。如果意识中的再现或表象与实在本身是符合的、对应的,那么它就是真理。

杜威否定了这种智识型哲学的思路。在杜威看来,哲学的起源不是产生于一些有闲、有识者的“惊异”,哲学的使命也不是为了对应或符合大写的“实在”,而是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生活。

  • 哲学是为寻求生活的确定性,实践优于知识,生活高于真理

因此,哲学的问题应该还原到生活当中男男女女的问题上。人从动物界进化而来,智力逐渐发达,对眼前变化的东西开始不满足,想要寻找一种安身立命的立足点。人们为了要摆脱对于充满变化的情境的恐惧感,一定会寻找一种确定性。这种寻找确定性的冲动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同时也能帮助自己和世界打交道。寻找确定性是因为人的安全感的需要,是为了生存,而不是闲暇时的“惊异”。这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实践的问题。保证生命能够得到安顿是一个比知识更加迫切更加优先的问题。整个实用主义想要告诉我们,生存实践优先于知识,生活高于真理。不是人活着为了真理,而是真理为了人更好地活着。

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将杜威的《确定性的寻求》称为杜威“最有影响的著作”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 哲学始终与变化相伴,生活的变化抛弃了不变的传统哲学

杜威认为传统的哲学观念要改造,不是说有一个绝对的先验标准说它错了或不真,而是说传统哲学不适于现代生活。传统哲学原来是具有革命性的东西,希腊哲学开启了第一次启蒙,但时至现代,变成为一种阻碍。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都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变化的世界,展示了关心当下世界比关心彼岸世界更多的时代。传统社会及传统哲学崇尚不变、普遍、静止、绝对,反对实践、经验、变化、偶然,但现代科学使实践、经验、变化成为主角。变化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去面对的,变化从贬义到了褒义的层面。达尔文的进化论使我们看到物种相对于变化是次要的,是变化产生了物种,不是物种产生了变化。变化取代了不变,所有的一切,使得传统哲学显得保守,成了某一种时代的禁锢。因此,传统哲学是要被改造的。

杜威认为传统哲学跟传统的生活方式、当时的政治,以及有闲阶层和劳作阶层相分离的社会结构等是相互匹配的。但是到了现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航海、贸易、战争、经商迅猛发展,突然一下整个世界以无限的方式向我们敞开。正是在此意义上,杜威认为,现代以来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传统哲学不适应了。其中很多问题不是被理性的论证推翻了,而是被我们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抛弃了,我们不再关心传统哲学的一些问题。所以杜威说我们要用新的哲学来取代传统哲学。

 

理论(知识)的根基是生活实践

人们常常有种误解,以为传统哲学重视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不重视理论,只重视行动。杜威重视行动不假,但这绝不意味着他轻视理论。关键是,在传统哲学看来,理论是一种表象,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知识就是对于大写实在的符合或逼近。杜威不赞成这种看法,他对理论的性质有另外一套解释。

  • 语言传授着人类对经验的积累,理论是其中一部分

由于传统哲学将理论看做是对实在的符合,因此总是把理论和经验、实践分开,认为理论是高一级的。似乎它们是两个领域的事情,理论只关涉不变的实在,经验、实践则只关涉变化的现象。理论、思想比经验、实践要高一个级别。杜威的哲学改变了这种看法。

杜威说我们存在于和世界的交互作用过程当中,也就是存在于生活的实践过程之中。在最初,生活就是保全自己生命的这样一个活动,如果这个生活不出现问题,我们可能根本就想不起来去发明理论。但麻烦在于,生活肯定会出现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停下来,会对它产生一种反思,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来解决它。这个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发明各种理论,我们运用各种观念的一个过程。所以杜威认为我们人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当我们和世界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拥有理论,拥有心灵。

心灵,在杜威的意义上,不是说是我们每个人内在的意识,而是说由于我们人类语言的产生,使得前人所积累的那样一些经验成果,对我们形成了一个出发点,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和世界打交道的一个平台。我们从传统那儿,从历史那儿所汲取来的,以语言的形式传授给我们的那样一种成果,就构成了我们的文化精神产物,理论是其中的一部分。

 

《经验与自然》,【美】约翰·杜威著,傅统先译,马荣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 理论是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它随实践而不断“改善”

杜威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理论也好,或者这样一种精神的文化产品也好,它实际上是我们人在和世界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我们所背负着的一个前理解结构。或者说是它决定了我们以什么方式和世界打交道,同时我们也把这样一种方式带入到经验当中去,对经验做了一种整理。这个原来的经验,好像是在经验之上的,同时它现在又加入到经验当中去成为新经验的一部分,使得原来的无序的经验变得更加有序,变得更加的丰富。

人不断地在这个过程当中跟环境打交道,因此,实用主义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改善论”。他们认为世界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生长的,我们总是能够超越昨天,不断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有序、更加进步。与此同时,没有一个超出所有问题背景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所以理论一定要跟具体场景下的具体问题有关联,因此它一定是具体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之中你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资格说你洞察了实在,你所有的这样一种真或者假,这样的一种资格,都要放在你解决问题的实践当中来加以衡量,得到判定。

  • 在社会没有培养出一种伦理气质时,票选制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当今的政治哲学,杜威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发。杜威的政治哲学内容很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关于民主的思想。我们今天也在讨论民主,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重温杜威民主政治哲学。杜威提出,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第一,在杜威看来,民主其实还在一个过程当中,不是已经实现了的。民主意味着要有一个东西已经形成,他叫做ethos,它意味着一种伦理的精神气质。只有当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培养出了这样一种精神气质,这个时候一人一票所获得的多数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民主的前提是伦理学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多数。如果一种伦理的精神气质没有培养起来,那么这个时候一人一票是没有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 民主不是少数精英的知识,它是手段和目的统一的生活方式

第二,杜威认为民主不光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它同时也是一个手段。不是说当我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可以把目的和手段分别开来,好像目的是很好的,手段不那么重要。对杜威来说,手段就是目的的一部分,所有不在意手段的目的,对他来说都是虚假的。在此意义上,我们在谈论民主的时候,决不能把民主当作一个在那里的东西。民主实际上在每一个朝向民主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接受训练,所以它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已经成型的东西。第三,杜威指出,民主不是一个少数精英的知识,不是一个深思熟虑构思出来的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说好像民主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设计,由少数精英构思,大众来贯彻实行。杜威说这样不行,民主一定是跟人们的情感、生活等渗透在一起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认知,它来自人们的生活感受。所以杜威说,尽管认知对于民主政治来说是很重要,但归根结底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

1928年6月杜威登上《时代》杂志封面

 

从新范式的角度看,杜威的价值仍被低估了

作为一种学理上的哲学,虽然杜威的实用主义缺乏当代哲学家们所期待的那样一种论证,但我认为它值得用“伟大”一词来形容。因为杜威实现了一种哲学范式的变革,也就是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 专业哲学家添几块砖头,大哲学家改变思维方式

这远远比那些专业哲学家添上几块砖、几块瓦要更加重要。他改变了一种思维的方式,哲学最难的恰恰是在这里。维特根斯坦曾经说,哲学做什么?哲学就是把苍蝇从瓶子里面给它放出来,让它飞出去了。如果思想被一种透明的、无形的东西禁锢住了,自己虽没有感觉到,但实际上无时不刻在受它制约。就像我这个眼镜,没有它我看不到东西;对我这个近视眼来说,有了它,同时也就决定了我只能看到某些东西。但我们通常不会对眼镜本身去反思,去提出一种批判的质疑。哲学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换一副眼镜,我们可能会看到原来所没看到的景致。

  • 和马克思、维氏、海式一样伟大的范式转换者

伟大的哲学家在于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是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是伟大的哲学家,他们都开创了某种范式。从事社会科学的人,都知道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范式。我们都是一个共同体的成员,我们所受的教育、所在的传统、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

杜威的《哲学的改造》就是一个开创范式的文本,是一部经典、伟大的著作。今天有很多的哲学争论,我们突然会发现,在争论之路的尽头,杜威等在那儿。你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杜威已经在那了。

杜威是一个启示型的哲学家。所以对杜威的价值,今天不是高估了,而是低估了,特别是他的哲学的价值。

本文转自文汇报APP,作者李念

— END —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