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史”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文学”学科里,我们对选题“文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文学史”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贬抑桐城派的众声及其文学史意义——以“局外人”日记为考察范围. 徐雁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3
从《魏名臣奏议》看魏晋文学的新变. 任子田;王小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日本文学史》. 古桥信孝;徐凤;付秀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6
重复:从风格塑造到符号消费. 陈舒劼.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陈思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文学史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 余石屹;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史的生态还原. 高新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历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日本文学史》. 古桥信孝;徐凤;付秀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6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陈思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地域文化与现代作家的精神路向——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例的一种考察. 杨洪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 陈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现代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 余石屹;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论鲁迅现代诗剧的体裁特质. 董卉川. 齐鲁学刊,2017,06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 姜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小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重复:从风格塑造到符号消费. 陈舒劼.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陈思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陈思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女性同情”背后的“男性本位”——林语堂小说“双姝”模式透析. 陈千里.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女性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徘徊在缺席和在场之间——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女性声音. 李祥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论清代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 娄欣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
“区域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实践及理论建构. 王春荣;蒋尧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论广东女性写作的文学史意义. 江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当代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六十年文学话土改. 陈思和.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论宋初百年偈语诗的诗性品格及其文化价值. 王培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命名的尴尬: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 黎秀娥. 齐鲁学刊,2017,02
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以茅盾为考察中心. 商昌宝. 齐鲁学刊,2014,01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黄丹青;黄文虎;曹顺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文学史观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学史观念的拓进与诉求——关于编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编年史》的几点思考. 陈思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近二十年的文学史学理论探讨回顾. 杨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明清区域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局限及走向——以近年来地域文学史撰著为中心. 李圣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再批判与再解读——基于社会主义启蒙视域旳考察. 李茂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4
中国现代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 余石屹;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论鲁迅现代诗剧的体裁特质. 董卉川. 齐鲁学刊,2017,06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 姜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重写文学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孔苏颜;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比较视域下的重写中国文学史策略——以哈佛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为例. 孙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视角”的限制与“边界”延展的困境——对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研究视角的思考. 赵学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创新的点、线、面、体. 黄修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文学史书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孔苏颜;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五四文学论争与改良派一脉的中国文学史书写. 王少芳;陈文新. 齐鲁学刊,2020,04
学术交融与穆旦诗歌经典化建构. 李蒙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2
徘徊在缺席和在场之间——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女性声音. 李祥林.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易代之际作家的时代归属与断代文学史书写——以“明初”诗人为中心. 余来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价值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论宋初百年偈语诗的诗性品格及其文化价值. 王培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从一首散文诗看吴宓的为“诗”与为“人”. 余石屹;汤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韦勒克“文学史理想”之再思考. 刘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文学史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中兴颂碑》的多元演绎.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近二十年的文学史学理论探讨回顾. 杨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大数据视阈中的明代登科录研究——以余姚进士家族为中心. 刘京臣.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2
文本语根综通研究与文艺学教研. 袁峰.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现代中国文学史书写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传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类身份认同的中西比较研究. 陈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论宋初百年偈语诗的诗性品格及其文化价值. 王培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论杜甫的歌. 孙雪霄.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五四文学论争与改良派一脉的中国文学史书写. 王少芳;陈文新. 齐鲁学刊,2020,04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黄丹青;黄文虎;曹顺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现代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残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 黄丹青;黄文虎;曹顺庆.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新文学本土化理论引论. 贺仲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从“启蒙文学”到“民族文学”——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架构的另一种解读. 宋剑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审美之维与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诗学取径. 苏文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6
文体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魏名臣奏议》看魏晋文学的新变. 任子田;王小盾.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4,01
《日本文学史》. 古桥信孝;徐凤;付秀梅.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6
地域文化与现代作家的精神路向——以民国时期南京为例的一种考察. 杨洪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论语》文体的生成及结构模式. 夏德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文学语言与20年代话剧特征的形成. 王佳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文学史料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的命名与相关问题. 姜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面向与特质:论《文讯》杂志的文学研究. 廖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20世纪中国文学生活史与史料整理学术研讨会暨“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济南召开. 史建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4
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 张可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
清嘉庆赵文楷钓鱼岛诗歌写作考述——以赵朴初先生二通书札为中心的讨论. 姜鹏;罗时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4
马华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越国境:文学史版图上的杜运燮和吴进. 钟怡雯. 东吴学术,2020,06
刘以鬯的南洋叙事. 朱崇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神州诗社:马华文学的江湖传说. 陈大为. 外国文学研究,2013,06
马华散文的史前史. 锺怡雯. 外国文学研究,2013,06
马华文学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 龙扬志;王列耀. 学术研究,2013,08
台湾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孔苏颜;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再现台湾田野的集体记忆——社会运动与再现论考察下的台湾报导文学史. 须文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面向与特质:论《文讯》杂志的文学研究. 廖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禁区”与“误区”——台湾的“三十年代作家论”. 张堂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文学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命名的尴尬: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 黎秀娥. 齐鲁学刊,2017,02
出土文献与上古文学史的生态还原. 高新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澄清关于“民国文学”研究的三个误解. 周维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文学史”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互文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破碎的摩崖:北宋诗人对《中兴颂碑》的多元演绎. 周裕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对话性:研究俄国文学的一种有效角度. 刘亚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论金圣叹在《史记》文学经典化中的贡献. 王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刘继明与中国乡村乌托邦意象的营构——以长篇小说《人境》为中心. 刘保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从古诗时代到拟古时代——《文选·杂拟》中的文学史观. 郝若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
陶渊明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游目汉庭中”:陶渊明与扬雄之关系发微——以《饮酒》其五为中心. 范子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朝鲜朝国文文学中的“武陵桃源”意象. 李红梅.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近代文论领域之陶谢论. 孙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田园诗人的狂欢——陶渊明《蜡日》诗反映的魏晋节俗及其文学史意义. 范子烨. 青海社会科学,2021,01
古代文学中的桃源意象及其文学史意义. 渠红岩. 贵州社会科学,2016,12
路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胡风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价值与实践意义——以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创作为例证. 周燕芬.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新时期乡土作家的创作原则及其文学史意义——以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为例. 陈一军. 青海社会科学,2014,04
杨庆祥:彰显“人”的批评. 周明全. 东吴学术,2016,02
论《平凡的世界》中女性形象的复杂文化构成. 黄晓娟;武建树. 江汉论坛,2018,01
“路遥现象”与文学史中的“农民”问题. 卢燕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民族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文学史上的根植. 王明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
回归期台湾新诗史里的抒情之声——以张错、席慕蓉、方娥真与温瑞安为例. 杨宗翰. 江汉学术,2016,06
中国文学研究40年思潮. 刘跃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的时间机制. 刘志华.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华夷一体与元代叙事诗的新变. 刘嘉伟. 兰州学刊,2016,04
抒情传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抒情传统视阈下的《古诗十九首》——以台湾学者吕正惠的研究为中心. 苏文健;钱韧韧. 兰州学刊,2013,01
抒情传统论的论题内涵、立论根据与理论价值. 王中原. 南京社会科学,2021,05
在文化乡愁中寻找中国文学的精魂——海外“中国抒情传统”学术思潮的研究范式与文学史观. 王利平;周建渝. 青海社会科学,2016,04
周瘦鹃与民初文学文化转型简论——文言白话的辩证关系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 陈建华. 东岳论丛,2015,01
思潮弱化与叙事转向:新世纪散文的基本面向. 刘军. 东吴学术,2021,01
梁启超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旧诗体在东北现代文学发展中的博弈与承传——以萧军的诗歌创作路程为例. 刘瑞弘;冯静. 求索,2011,06
梁启超“新文体”与20世纪初文界剧变. 胡全章. 江西社会科学,2013,09
梁启超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 曹亚明. 求索,2011,07
云梦吞八九 剑气摩三千——论“苏州奇人”黄摩西文学史观与文学思想. 周生杰. 东吴学术,2019,04
中日国民性话题史上的《国民性十论》. 曹振华. 东岳论丛,2018,10
马华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越国境:文学史版图上的杜运燮和吴进. 钟怡雯. 东吴学术,2020,06
刘以鬯的南洋叙事. 朱崇科.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神州诗社:马华文学的江湖传说. 陈大为. 外国文学研究,2013,06
马华散文的史前史. 锺怡雯. 外国文学研究,2013,06
马华文学知识谱系及其跨界建构. 龙扬志;王列耀. 学术研究,2013,08
郭沫若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与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 颜同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域外文化传播与中国作家研究空间的拓展——从“郭沫若与荷兰”相关文献说起. 易彬. 求索,2018,04
纯粹论还是工具论:探因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 华金余. 兰州学刊,2010,01
关于《日文研究》杂志——与左联东京支部文艺运动之关联. 北冈正子;李冬木. 东岳论丛,2013,03
让主体与历史彼此敞开. 吴晓东. 读书,2018,01
莫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新时期乡土作家的创作原则及其文学史意义——以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为例. 陈一军. 青海社会科学,2014,04
莫言与福克纳小说的伦理学对比. 刘向辉. 江西社会科学,2014,06
文学史上的鲁籍作家研究·莫言专题. 黄万华. 东岳论丛,2012,12
方法、批评及文学史——谈程光炜先生的当代文学研究. 魏华莹. 东吴学术,2019,01
莫言研究三十年山东学界佳话. 贺立华. 东岳论丛,2013,06
夏志清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文学史家也是文学批评家——从陈平原对夏志清的批评谈起. 徐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从“世界外”到“世界中”——美国中国现代文学史观变迁的一个侧面. 陆丽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01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选刊(四). 王洞;季进. 东吴学术,2018,01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内涵:华文文学的大同世界?. 顾彬. 东吴学术,2010,03
新时期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与建构.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夏康达新时期文学评论思想研究. 祝昇慧.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论“重写文学史”思潮中的“现代化”问题. 任南南.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
他者视野下经典作家的解构与建构——论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经典作家观. 殷晓燕. 兰州学刊,2013,01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 贺仲明. 求是学刊,2011,01
民间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五四文学论争与改良派一脉的中国文学史书写. 王少芳;陈文新. 齐鲁学刊,2020,04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学科交融:以敦煌文献为基础的“中国俗文学研究”. 郑阿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中国文学研究40年思潮. 刘跃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论延安文学传统批判话语的修正. 王红梅;肖新英. 求索,2013,02
《诗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魏晋经学与文学复古之风. 刘运好;程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汉代纪行赋中天气的表达和意义. 丁涵.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漫谈《东明王篇》与《诗经·大雅·生民》之关联. 朴相福.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灾难视野中的文学回响——先秦灾难的文学表现及其意义. 王秀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3
论南北宋之交理学家诗论及文学史意义. 顾友泽;袁昕澄. 南京社会科学,2020,02
经典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术交融与穆旦诗歌经典化建构. 李蒙蒙.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2
朦胧诗的接受限度与先锋的宿命——以舒婷为中心的考察. 赵永刚. 齐鲁学刊,2011,03
汉语俗文学及其研究的经典化. 普慧.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论金圣叹在《史记》文学经典化中的贡献. 王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化与再诠释. 钟怡雯. 江汉学术,2018,03
现实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左翼文学创作中的“革命农民”形象——以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为核心. 朱献贞. 齐鲁学刊,2016,06
民族记忆危机的文学疗救——论1993年乌热尔图与扎西达娃的小说告别. 顾广梅. 齐鲁学刊,2014,04
左右同源:新文学史上的新写实主义. 姜飞.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论俄罗斯“三十岁一代”作家的叙事风格. 张俊翔.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刘继明与中国乡村乌托邦意象的营构——以长篇小说《人境》为中心. 刘保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
周作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周作人“人与文学”观念的特殊接受——以20世纪80年代两部文学史的叙述为例. 罗长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周作人论鲁迅“山灵的讽刺”. 王媛. 北京社会科学,2017,12
“宽容”与“不容”:鲁迅、周作人对林纾的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派”的历史面相考辨. 王桂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钟摆论”与文学的“因革递嬗之迹”——中国文学史叙述中的一种批判性进化观. 赵黎明. 青海社会科学,2013,03
论梅光迪《近世欧美文学趋势》的研究特色与史料价值. 杨克敏. 理论月刊,2014,04
历史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普实克和夏志清的鲁迅研究及其方法论反思. 沈杏培.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再“历史化”:《创业史》的评价问题——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 杨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作为批评概念的“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 王再兴. 青海社会科学,2018,06
方法、批评及文学史——谈程光炜先生的当代文学研究. 魏华莹. 东吴学术,2019,01
周瘦鹃与民初文学文化转型简论——文言白话的辩证关系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 陈建华. 东岳论丛,2015,01
文学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学史研究的价值取向——从《阿拉伯古代文学史》说起. 卢铁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文学语言与20年代话剧特征的形成. 王佳琴.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从民国报纸副刊探寻现代文学新的历史叙述. 张武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论金圣叹在《史记》文学经典化中的贡献. 王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比较视域下的重写中国文学史策略——以哈佛学者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为例. 孙太.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萧红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童心与诗心的女性书写——萧红、迟子建创作品格论. 刘艳. 齐鲁学刊,2013,03
当“背景”成为主体以后——论散文化结构对萧红小说的影响. 崔向敏. 兰州学刊,2010,06
错动历史中的文学飞翔——对萧红的再审视. 季红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论萧红的诗歌创作. 李运;赵学勇. 甘肃社会科学,2010,01
才华是否让位给了爱情——观话剧萧红《萧红》有感. 曹琳. 戏剧文学,2018,09
思想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回到《讲话》接受史现场——以茅盾为考察中心. 商昌宝. 齐鲁学刊,2014,01
文人小集在明清文学思想研究中的价值——以袁宏道《敝箧集》为例. 李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四库全书总目》:官学体系、特征及其缺失——以明代文学批评为例. 何宗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中国文学制度研究的统合与拓境. 饶龙隼.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
期刊文献话语背后——以《〈文艺学习〉的广义修辞学研究》为观察对象. 谭学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