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学科”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艺术”学科里,我们对选题“跨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跨学科”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创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关联演化视角下地理学区域韧性分析的新思考. 李艳;陈雯;孙阳. 地理研究,2019,07
以综合思维引领丹霞地貌与旅游地理研究创新——彭华先生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翁时秀;闫罗彬;王华. 地理研究,2018,12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超越学科畛域 厎止知识创新——从“学术本质”的范畴看学术期刊和学术评价. 蒋重跃.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
智能时代的大学知识生产.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合作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国创新地理研究进展. 廖倩;吕拉昌;黄茹.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05
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历程与学科发展趋势. 陈君;张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语言研究新视野:演化语言学. 邓晓华;高天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人工智能时代的工作变化、能力需求与培养. 刘湘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基础研究领域为例. 张雨辰. 国际经济合作,2019,03
学科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李恭忠;李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2
论人文学科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基于认知科学与人文学科边界及其互补性的思考. 江怡.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5
历史唯物主义与反思性历史社会学——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的思考. 关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02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巍;乔茂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093).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跨学科研究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孙九霞;苏静. 地理研究,2019,06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 陈安梅;董国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 孔少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地理学视角下单位制研究进展. 刘天宝;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2012,04
设计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身份认同考辨. 董琦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当前舞美创作走向及其若干元素的变迁. 苑野.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06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职业教育. 刘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06
设计城市,设计学院——宾大传统的重生与改革纵横谈. 盖里·哈克;黄瓴. 国际城市规划,2017,05
论社会工程活动的本质特征及意义. 周永红;张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人才培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智能时代的大学知识生产.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王立峰;李洪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价值、困境与路径. 姜永志;白晓丽;乌云特娜;七十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职前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张辉蓉;毋靖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
法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构路径及其价值追求. 张梦琦;刘宝存.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学科交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093).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在“媒介、社会与文化”场景中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以《文艺报》为中心. 魏宝涛;王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
城市人口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理论前沿. 张燕;张喜玲. 国际城市规划,2013,01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游客感知:国内外文献的回顾及展望. 刘建国;黄杏灵;晋孟雨. 经济地理,2017,05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李恭忠;李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2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巍;乔茂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3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孙九霞;苏静. 地理研究,2019,06
以综合思维引领丹霞地貌与旅游地理研究创新——彭华先生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翁时秀;闫罗彬;王华. 地理研究,2018,12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数字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品牌传播研究的新范畴与新内容——基于发生学的认识图式. 姚曦;邓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城市:可计算的复杂有机系统——评《创造未来城市》. 杨俊宴;郑屹. 国际城市规划,2021,01
大数据时代步行城市和社区的设计. 关成贺;迈克尔·凯斯;安迪·洪;王元钊. 国际城市规划,2019,05
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角色——评《既然有Google我为什么还需要老师?》. 刘芝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数字传播问题主体与拉康精神分析的互释. 吴维忆. 河南社会科学,2016,11
学科建设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 陈安梅;董国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李玄伯与民国时期古史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路向. 赵满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复合型党内法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王立峰;李洪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学科建设的思考. 赵可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历程与学科发展趋势. 陈君;张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文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李恭忠;李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2
论人文学科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基于认知科学与人文学科边界及其互补性的思考. 江怡.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05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孔苏颜;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 陈安梅;董国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近年法国中世纪史研究中的跨学科动向二题. 黄艳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概念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李恭忠;李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1,02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翻译:评述与启示. 乌永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3
区隔与融合:中国环境社会学与生态人类学的跨学科演绎. 罗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论主权国家边疆的临界性、边缘性和交集性. 罗中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知识生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智能时代的大学知识生产.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近代“译名”问题:存疑、释疑与设疑. 方仪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
跨学科研究前沿理论动态:学术背景和理论焦点. 刘小宝;刘仲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6
大学跨学科研究系统建构及其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张伟;赵玉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
庶民研究学派对知识生产范式的重构. 陈义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融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历史唯物主义与反思性历史社会学——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属性的思考. 关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02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孙九霞;苏静. 地理研究,2019,06
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 陈安梅;董国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
论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与其“支离破碎”的表象. 贺京同;郝身永;那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区隔与融合:中国环境社会学与生态人类学的跨学科演绎. 罗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范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精英个体的日常实践. 孙九霞;苏静. 地理研究,2019,06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区隔与融合:中国环境社会学与生态人类学的跨学科演绎. 罗桥.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关于中国公共外交学科建设的思考. 赵可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李仙德;宁越敏. 地理科学,2012,03
价值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东北区域环境史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相关问题初论. 滕海键.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流动性视角下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反思. 王谦;文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
中国特色心理学智库建设:价值、困境与路径. 姜永志;白晓丽;乌云特娜;七十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 李建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教学改革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当前国际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课题——基于深海、极地、外空、网络等“战略新疆域”的思考. 张志军;刘惠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心理作用机制探析——以“观、听、访、演、帮、思”实践教学链为例. 张振华;刘兰;朱强;戴钢书. 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之选择. 张静. 外国语文,2011,04
刍议俄罗斯学的学科理念在俄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体现. 张俊翔;И.В.普利奥罗娃. 中国俄语教学,2018,01
当前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综述. 王佑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4
跨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遗产旅游解说与翻译:评述与启示. 乌永志.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03
跨学科思维与跨文化素质:美国经验于大学本科教育之借鉴. 臧小佳;车向前;尹晓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国际理解的视域与学科维度. 李建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跨文化视野下的《周易》性质新论——一个独特而又开放的表征阐释系统. 顾明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品牌传播研究的新范畴与新内容——基于发生学的认识图式. 姚曦;邓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对话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巍;乔茂林.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03
跨学科聚焦的新领域:流动的时间、空间与社会. 孙九霞;周尚意;王宁;朱竑;周大鸣;甄峰;刘行健;杨晶晶;陈敬复;杨茜好. 地理研究,2016,10
《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精神与时代价值——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薛俊强.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文学与法律:跨学科研究中的困惑、误区及理性回归. 钟华;杨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的学术价值重议. 薛亘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2
艺术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Immersion到Flow experience:“沉浸式传播”的再认识. 孔少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
从美的表象到美的实践——维尔默审美表象辩证法思想探微. 孙琳琼;刘子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
吴炫教授的“本体性否定”理论研究述评. 文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2
文化社会学: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 杨向荣;刘永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谭善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跨学科”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音乐社会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传播认识论. 赵志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10
再论当代美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 柯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02
阿多诺之后:音乐社会学再思考. 蒂亚·德诺拉;陈芸.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
《贝多芬及天才的构建——维也纳的音乐政治,1792—1803》. 蒂亚·德诺拉;邹迪.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艺术学理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性:艺术学理论的语境渊源与现实困境. 张晓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作为学科的比较艺术学. 李倍雷. 民族艺术研究,2016,02
“天门”下的忧思——艺术学门的新挑战. 王一川. 社会科学辑刊,2013,05
艺术研究与跨学科视角——兼谈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潜能. 卢文超. 文艺研究,2020,11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中国化”及跨学科发展. 许欣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01
文化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研究与台湾“重写文学史”思潮的耦合. 孔苏颜;刘小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1949—2019年我国民族认同主题研究的内容——基于CSSCI来源期刊的“民族认同”主题分析. 徐巧云;康翠萍;孟立军;马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5
民族艺术的认同空间:文化景观与地方表述. 罗瑛. 民族艺术,2019,01
立足前沿 探求多元——“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综述. 钱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8,01
双重束缚下的边缘写作——少数民族文学女性主义研究的几个论域. 李天福. 贵州民族研究,2013,04
艺术管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在碰撞与交汇中提升——2015国际艺术管理(上海)论坛暨全国艺术学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理论述评. 黄昌勇;田川流. 戏剧艺术,2016,03
剖析艺术管理教育的内涵——以伦敦城市大学文化政策与管理中心的课程设置为例. 方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3,04
艺术管理学科三个层面问题思辨——3K、3M、3D概括法则. 周星. 艺术百家,2015,03
深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根基——基于艺术学理论学科视角的观察. 王一川. 四川戏剧,2020,10
北大艺术学本科专业教育:理念与实践. 陈旭光. 中国大学教学,2017,10
比较艺术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作为学科的比较艺术学. 李倍雷. 民族艺术研究,2016,02
比较艺术学方法研究. 李倍雷;赫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比较艺术学与西方当代文化理论. 李倍雷. 民族艺术研究,2016,05
从比较艺术学的视域下审视音乐与绘画的共性. 马丽. 音乐创作,2017,07
从“空间意识”看宗白华的比较艺术学思想. 张泽鸿. 艺术百家,2013,S2
音乐美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口传文化·音乐美学·声音研究——与听觉文化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的反思. 曾军;王樱子. 东岳论丛,2018,10
当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研究的跨学科视野. 李姝. 音乐研究,2012,06
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生长点——跨学科视域下的音乐表演美学. 高拂晓. 音乐研究,2012,06
跨界 接通 整体观——音乐学“跨界”问题高层论坛述评. 陈荃有. 人民音乐,2014,03
跨学科视野下钢琴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张玎苑;白学海. 人民音乐,2018,06
音乐分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视野下钢琴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探索. 张玎苑;白学海. 人民音乐,2018,06
音乐叙事学的历史轨迹. 王旭青.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02
理论·实践·聆听三位一体的“后调性音乐分析”课程建设探究——以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为例. 郑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4
坎坷行尽,终见康庄——“流行音乐分析”的学术发展历程. 赵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9,03
略论跨学科研究方法在音乐分析中的运用. 陈鸿铎.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音乐理论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语言、概念、跨学科和中国文化精神——关于建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几点看法. 王次炤. 音乐研究,2018,04
音乐学的跨学科专业建设策略——以音乐新闻与评论专业为例. 陈碧媛;李波. 人民音乐,2013,05
理论·实践·聆听三位一体的“后调性音乐分析”课程建设探究——以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为例. 郑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4
回溯·反思: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动态与思考. 余亚飞. 民族艺术研究,2018,04
扎根本体 建构模式——论袁静芳先生之“模式分析法”及其在佛乐研究中的应用. 胡晓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6,03
艺术人类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列维-斯特劳斯的原始造型艺术研究. 董龙昌;刘静. 东岳论丛,2016,05
文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
2019年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热点述评. 李修建. 民族艺术研究,2020,01
艺术人类学理论的中国化建构. 方李莉. 民族艺术,2017,03
从艺术、信仰到本体论:人类学的“在世存在”——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九十一. 邢海燕;曲枫.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
音乐人类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研究的先行者——约翰·布莱金对音乐人类学及音乐教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 刘咏莲. 人民音乐,2011,10
《北调南腔——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执守与嬗变》. 高舒. 文艺研究,2018,04
艺术学与人类学联姻的三个理由——兼议《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 杨民康. 民族艺术,2021,04
引领与建构——评《音乐人类学导引》. 李劲松;罗可曼. 中国音乐,2012,02
流域音乐人类学钩撢:以川江流域为例. 胡晓东;谢佳丽. 音乐研究,2022,04
视觉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马睿.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论视觉文化的两大传统和新的突破. 孙恒存. 求索,2013,09
文学研究如何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 张永清. 江海学刊,2010,01
论镜子说谱系的图像意识内涵. 肖伟胜. 甘肃社会科学,2011,01
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视角. 王宁. 中国翻译,2015,03
数字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品牌传播研究的新范畴与新内容——基于发生学的认识图式. 姚曦;邓云.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
城市:可计算的复杂有机系统——评《创造未来城市》. 杨俊宴;郑屹. 国际城市规划,2021,01
大数据时代步行城市和社区的设计. 关成贺;迈克尔·凯斯;安迪·洪;王元钊. 国际城市规划,2019,05
数字化时代教师的角色——评《既然有Google我为什么还需要老师?》. 刘芝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数字传播问题主体与拉康精神分析的互释. 吴维忆. 河南社会科学,2016,11
艺术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加林·吉汉诺夫;周启超.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
海登·怀特与艺术史写作:思想对话. 陈书焕. 江海学刊,2020,04
论艺术史学研究及其方法论体系构建. 周渝. 求索,2013,10
世界艺术史的起源和原则. 尤里西·普菲斯特雷尔;李修建;Kitty Zijlmans;Wilfried van Damme(eds.). 民族艺术,2016,06
图像学与符号学转向——基于艺术史研究视角. 杭迪. 社会科学家,2013,11
问题意识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马晓丽;崔明德;李国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新时代“三农”协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问题、范式及目标. 翟坤周.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
思想的跨度和张力:晚年毛泽东的愿景与问题意识. 张放.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对中国“燕行录”研究的历时性考察. 金柄珉;金刚. 东疆学刊,2016,01
当人文研究遭遇“听觉”课题:开拓中的学术话语. 王敦. 东岳论丛,2018,08
舞蹈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从跨学科视野看舞蹈艺术中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姬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文学与伦理学:对话如何可能?. 何云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纷纷扰扰30年. 宋德发;王晶.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
“天门”下的忧思——艺术学门的新挑战. 王一川. 社会科学辑刊,2013,05
中外体育舞蹈研究动态量化分析. 马丹;黄俊亚.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02
教学改革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当前国际法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新任务新课题——基于深海、极地、外空、网络等“战略新疆域”的思考. 张志军;刘惠荣.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心理作用机制探析——以“观、听、访、演、帮、思”实践教学链为例. 张振华;刘兰;朱强;戴钢书. 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之选择. 张静. 外国语文,2011,04
刍议俄罗斯学的学科理念在俄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体现. 张俊翔;И.В.普利奥罗娃. 中国俄语教学,2018,01
当前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综述. 王佑镁.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4
音乐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当人文研究遭遇“听觉”课题:开拓中的学术话语. 王敦. 东岳论丛,2018,08
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颁奖大会. . 音乐研究,2016,04
音乐学研究中的“跨界”认识. 夏滟洲. 音乐研究,2014,02
以跨学科研究视点认知艺理学的内在研究诉求和特性主题. 梁玖. 民族艺术研究,2017,06
在广角视野中俯视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及其研究领域. 曹本冶. 人民音乐,2017,01
隐喻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试析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理论的语境与方法. 傅洁琳. 齐鲁学刊,2010,04
韦尔纳茨基的思维格局及其影响. 陈新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5
“听觉性”的在场——论大众文化装置范式中的声音景观. 李健. 南京社会科学,2021,02
作为表演者的旅游者:旅游者表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余志远;刘玥. 旅游学刊,2021,02
探究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基因奥秘——当代西方基因政治学述评. 朱仁显;韦焱良. 南京社会科学,2019,01
本土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21世纪以来我国教学论研究历程与学科发展趋势. 陈君;张姝.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个案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写作疗法:理论框架与程序指引. 刘斌志;郑先令.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
国内“问责制”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2003—2015年收录文献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和可视化. 司林波;李雪婷;乔花云.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21世纪以来的中国语用学研究. 曾衍桃;赵庆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话语混合与全球本土化——北京旅游推广话语的个案研究. 冯捷蕴. 旅游学刊,2010,09
通识教育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跨学科思维与跨文化素质:美国经验于大学本科教育之借鉴. 臧小佳;车向前;尹晓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
现代大学书院制反思:模式移植与精神断层. 张湘韵. 贵州社会科学,2019,04
国外研究性大学教学与科研互动经验及借鉴. 徐颖.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6
通识教育课程的整合性学习——对一门名著阅读课程的个案研究. 方华梁. 复旦教育论坛,2018,02
美国常春藤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战双鹃;李盛兵. 高等教育研究,2019,05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