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港电影”的选题发现报告
在“艺术”学科里,我们对选题“香港电影”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为您推荐以下高价值的选题方向。
高价值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香港电影”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后九七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演变与传播. 毛琦. 电影文学,2013,17
麦兜系列电影中的香港. 谭以诺.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2
后九七香港电影中的北京——空间与身份的边缘化. 龚瑶.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3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和身份重构. 孙慰川;罗任敬. 当代电影,2015,10
时间的凝滞与未来感的丧失——“后九七”香港文艺片的时间体验. 苏涛;赖荟如.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7
转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 何明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创作和发行实况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后CEPA时代香港电影整合营销现状研究. 张燕;任晟姝.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政治化、商业化及二者的兼容——两岸三地电影源流、主流比较. 郭大勇;禹秀玲. 社会科学家,2011,10
香港地区类型电影的时代挑战与转型重构. 王海洲.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8,04
文化身份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罐装中乐”——香港喜剧、武侠电影配乐中民族音乐元素运用研究. 施咏;陈思娟. 人民音乐,2014,12
华语电影新发展及其前景. 饶曙光. 民族艺术研究,2013,04
论关锦鹏电影的上海想象. 张晓明. 电影文学,2015,22
后九七香港电影中的北京——空间与身份的边缘化. 龚瑶.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3
映像“天水围”:许鞍华电影的跨地想象与主体建构. 张成杰. 当代电影,2011,12
香港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 何明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从粤风小曲到“生鬼”新潮——香港电影歌曲演变钩沉. 罗展凤. 读书,2019,03
论“银都”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 金晓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述评. 陈犀禾;谈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电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母爱的“戏剧”——张爱玲电影编剧作品《小儿女》解读. 王宇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6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懋”女星的形象塑造与身份定位. 苏涛;何超. 当代电影,2014,11
“电懋”故事的局限与可能——以“南北系列”影片为中心的讨论. 王宇平. 当代电影,2014,11
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电懋”“邵氏”与冷战. 傅葆石;王羽. 当代电影,2019,07
“邵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秦剑电影:国粤语兼修 艺术与商业并举. 张燕. 当代电影,2014,11
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电懋”“邵氏”与冷战. 傅葆石;王羽. 当代电影,2019,07
光影中的冷战——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星港两地电影互动为研究对象. 金进. 当代电影,2016,09
香港歌舞片:亦中亦洋 亦真亦幻. 张燕. 当代电影,2013,10
左派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银都”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 金晓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创作和发行实况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在民族主义立场和“冷战”立场之间——“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文化政治策略探微. 张艾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7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身份认同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香港的焦虑:政治意识、“再殖民”及其身份认同的前瞻——以《建国大业》、《风声》在香港的传播为核心. 陈林侠.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0,02
香港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历史构建与当下转型. 张燕;钟瀚声. 当代电影,2020,06
重审香港电影的怀旧:记忆符码、身份认同与文化想象——论2016年香港电影. 袁梦倩. 当代电影,2017,04
香港电影中的内地女性形象. 曹娟;张鹏. 电影文学,2011,14
幽影重重与时空想象——图绘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移民表述问题. 徐勇. 当代电影,2011,08
借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韩国电影对香港电影题材的借鉴. 徐艳. 电影文学,2010,02
通俗剧的文人化表达——严浩电影对当今电影文艺片创作的启示. 岳晓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02
类型模式下的文化先锋意识——新千年以后香港电影的几种倾向. 杨翥鹏. 电影文学,2013,02
彭浩翔电影中的后现代性解读. 金洋帆. 电影文学,2012,12
宁夏电影集团现状与发展研究. 余莉;季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
移民表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和身份重构. 孙慰川;罗任敬. 当代电影,2015,10
幽影重重与时空想象——图绘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移民表述问题. 徐勇. 当代电影,2011,08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 李骏. 电影文学,2018,04
后回归时期香港电影创作中的移民情节. 蔡哲. 电影文学,2016,04
《桃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电影《桃姐》的“艺术场域”及社会影响. 喻琴. 电影文学,2014,13
香港人的历史移民情结与新市民电影的文化心理——以2012年的《桃姐》为例. 袁庆丰;严玲. 当代电影,2013,11
《桃姐》:简单的深意. 列孚. 电影艺术,2012,03
“港味”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化叙事策略. 米高峰;赵梦飞. 电影文学,2018,06
许鞍华电影的中产阶级女性表达. 王乙涵. 电影文学,2018,05
冷战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冷战与香港电影. 刘昕亭. 中国图书评论,2016,07
文化“冷战”与香港右派电影的文化想象——以亚洲影业有限公司为中心. 苏涛. 文艺研究,2017,03
在民族主义立场和“冷战”立场之间——“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文化政治策略探微. 张艾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冷战文化、南下影人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化研究. 金进. 当代电影,2019,06
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电懋”“邵氏”与冷战. 傅葆石;王羽. 当代电影,2019,07
粤语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香港地区粤语片研究述评. 陈犀禾;谈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流动的“边界”:20世纪50年代的香港电影. 张菁菁;魏钦. 当代电影,2017,07
体制·类型·美学——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民族电影. 张宗伟;包磊. 当代电影,2015,10
香港电影清洁运动及其思考. 凤群. 当代电影,2010,04
文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 何明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论“银都”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 金晓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0世纪上半叶香港本土电影研究的发展. 谈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后CEPA时代香港电影整合营销现状研究. 张燕;任晟姝.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香港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论. 赵庆超;刘晓鑫.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本土化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创作和发行实况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类型反刍、微观叙事与疾病隐喻——香港新生代导演的本土化表达. 康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1
类型模式下的文化先锋意识——新千年以后香港电影的几种倾向. 杨翥鹏. 电影文学,2013,02
“香港意识”之香港电影批评的承前启后——论《大特写》电影双周刊的电影批评. 吴迎君. 当代电影,2014,06
延续中的创新:20世纪50年代前期的香港粤语电影. 赵卫防. 当代电影,2020,07
暴力美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暴力与情义结合的张彻电影阳刚美学. 刘小佳. 电影文学,2013,13
杜琪峰的暴力美学. 张弢. 当代电影,2013,02
重估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 李展;付长主. 电影文学,2013,02
香港警匪片《无间道》中的暴力美学. 赵广远. 电影文学,2015,13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民族形式”及其伦理基调. 冯庆. 艺术评论,2018,03
华语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华语电影新发展及其前景. 饶曙光. 民族艺术研究,2013,04
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 霍胜侠. 文化艺术研究,2019,03
舞台与武馆——香港武侠片创作的另一条线索. 宋锦轩.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1
漫谈徐克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秦明超;吴明. 电影文学,2015,22
华语电影的“本土”文化认同. 樊振海. 电影文学,2015,11
朱石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凤凰影业公司与朱石麟电影. 张燕.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
梦逐潮声去——“冷战”格局下的潮语戏曲片. 杨槃槃. 当代电影,2017,07
从战后电影到左派电影——朱石麟与龙马影片公司研究. 苏涛. 当代电影,2016,03
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 杨雪团;焦仕刚. 电影评介,2019,22
警匪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枪王之王》:危机时代的男性焦虑. 王亚平. 戏剧文学,2010,12
《无双》:人性的命运和悲剧. 许乐. 当代电影,2018,12
香港现实与未来的影像博弈——以《寒战》系列为例. 孙佳山. 当代电影,2016,09
从《扫毒》反思香港警匪片中的澳门情结. 周婉京. 电影文学,2014,11
麦庄模式的商业片之道. 傅文霞. 电影文学,2011,15
国语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凤凰影业公司与朱石麟电影. 张燕.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易文与战后香港电影. 苏涛. 当代电影,2019,07
《琼楼恨》:类型、作者与战后香港电影的文化政治. 苏涛. 当代电影,2015,08
从战后电影到左派电影——朱石麟与龙马影片公司研究. 苏涛. 当代电影,2016,03
时代转折、政治角力与女明星的银幕塑形:李丽华与战后香港国语片. 苏涛. 当代电影,2014,05
新颖选题方向
以下关键词方向是与“香港电影”相关的具有较高新颖性的选题方向,点击可查看其研究发展态势分析报告。
易文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易文与战后香港电影. 苏涛. 当代电影,2019,07
“儿女情长”的新旧感觉:易文影片趣味考. 王宇平. 当代电影,2016,07
女明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懋”女星的形象塑造与身份定位. 苏涛;何超. 当代电影,2014,11
时代转折、政治角力与女明星的银幕塑形:李丽华与战后香港国语片. 苏涛. 当代电影,2014,05
歌舞女郎、性别政治与中产想象:论葛兰的银幕/明星形象. 苏涛. 电影艺术,2015,04
玉女、孤女与跨地域的女性:论尤敏的明星形象(1959―1964). 苏涛;文静.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07
朱石麟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凤凰影业公司与朱石麟电影. 张燕.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6
梦逐潮声去——“冷战”格局下的潮语戏曲片. 杨槃槃. 当代电影,2017,07
从战后电影到左派电影——朱石麟与龙马影片公司研究. 苏涛. 当代电影,2016,03
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 杨雪团;焦仕刚. 电影评介,2019,22
后现代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后现代主义与香港电影的终结. 张建德;苏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7,01
《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性. 尉天骄;黄金兰. 电影文学,2014,24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林恒. 电影文学,2016,09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意味. 刘霓. 电影评介,2012,24
《一代宗师》的改变与延续. 赵卫防. 艺术评论,2013,03
移民表述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和身份重构. 孙慰川;罗任敬. 当代电影,2015,10
幽影重重与时空想象——图绘80年代以来华语电影中的移民表述问题. 徐勇. 当代电影,2011,08
后九七香港电影的移民表述. 李骏. 电影文学,2018,04
后回归时期香港电影创作中的移民情节. 蔡哲. 电影文学,2016,04
戏曲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战后香港戏曲电影的国族文化形象建构及跨境传播研究. 龚艳. 当代电影,2019,10
上海、香港“十七年”中地域电影之形成. 蒉华芬. 电影文学,2010,23
五六十年代内地与香港两地电影互动及影响新探. 赵卫防. 当代电影,2013,12
凌波: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成就了我. 张燕;凌波. 电影评介,2019,07
战后香港黄梅调电影的“通约”之路:从《天仙配》到《七仙女》. 龚艳. 电影艺术,2017,05
城市空间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中的城市摩托青年形象. 何明敏.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后九七香港电影中的北京——空间与身份的边缘化. 龚瑶.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3
《踏血寻梅》——小人物在逼仄城市空间中的生存困境与悲情人生. 何树勋. 电影评介,2016,15
宿命意味、危机四伏与充满敌意——影片《黄金花》疾病叙事中的城市空间与目光伦理. 康宁;王法严. 电影评介,2018,13
当代华语电影中澳门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再现. 姚睿. 当代电影,2021,08
现实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银都”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 金晓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麦理浩时代香港电影的现实主义视角. 唐子超;何昶成. 电影文学,2017,04
不满足于文字的表达,所以拍电影. 权聆;陆姝. 当代电影,2013,08
创伤叙事视野下香港新导演电影的现实表达. 黄瑞璐. 电影文学,2018,21
由《地久天长》宣发透视文艺片复兴之路. 姜丹. 电影评介,2019,07
女性主义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香港电影女导演创作评析. 顾春芳. 当代电影,2013,01
主体欲望的诗意描摹:再论《董夫人》的女性主义表达. 苏涛;何超. 当代电影,2013,09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许鞍华电影. 樊慧. 电影文学,2015,08
性别、权力与文化想象——论“邵氏”武侠片中的女性. 苏涛.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02
许鞍华电影的中产阶级女性表达. 王乙涵. 电影文学,2018,05
暴力美学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暴力与情义结合的张彻电影阳刚美学. 刘小佳. 电影文学,2013,13
杜琪峰的暴力美学. 张弢. 当代电影,2013,02
重估吴宇森电影暴力美学. 李展;付长主. 电影文学,2013,02
香港警匪片《无间道》中的暴力美学. 赵广远. 电影文学,2015,13
暴力之上的正义——张彻电影的“民族形式”及其伦理基调. 冯庆. 艺术评论,2018,03
主体性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港味”的追溯、突围与重构——以香港电影中的“唐楼”建筑为例. 欧阳一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3
论关锦鹏电影的上海想象. 张晓明. 电影文学,2015,22
黄金时代有多远?——2014年香港电影略论. 李铁成. 当代电影,2015,03
坚持·攻守·梦想·希望——2015香港电影略论. 李铁成. 当代电影,2016,04
香港电影的新发展:重拾“港味”──以2012年为例. 李铁成. 当代电影,2013,04
左派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论“银都”武侠电影创作的美学特征. 金晓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创作和发行实况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建国后具有内地背景的香港电影公司成立新探. 赵卫防;张文燕.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在民族主义立场和“冷战”立场之间——“港九电影戏剧事业自由总会”文化政治策略探微. 张艾弓.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0,07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视听语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剑走轻灵——徐克电影的美学特质. 袁小令. 四川戏剧,2014,05
通俗剧的文人化表达——严浩电影对当今电影文艺片创作的启示. 岳晓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0,02
解析电影《阮玲玉》精致唯美的视听语言. 李娜. 电影文学,2013,05
王家卫电影视听语言的美学解析. 付焱. 电影评介,2015,14
徐克武侠电影叙事研究. 崔腾. 电影评介,2013,14
《窃听风云》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2009香港电影之味. 许乐.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1
再见香港警匪片——以《窃听风云》系列为主. 应文. 电影评介,2011,21
香港警匪电影创作的文化价值立场重构——评《拆弹专家》. 秦兴华. 艺术评论,2017,07
从电影《窃听风云》看香港电影新模式. 林巧云. 电影文学,2016,22
人文关怀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香港新浪潮电影中的平民叙事分析. 杨曙. 电影文学,2011,05
《稻草人》中“新电影”的传承与进步. 杨依然. 电影文学,2010,19
香港电影女导演创作评析. 顾春芳. 当代电影,2013,01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许鞍华电影. 樊慧. 电影文学,2015,08
《女人四十》——许鞍华写实笔触下中年港女的解惑之旅. 姜山. 电影评介,2012,15
《桃姐》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电影《桃姐》的“艺术场域”及社会影响. 喻琴. 电影文学,2014,13
香港人的历史移民情结与新市民电影的文化心理——以2012年的《桃姐》为例. 袁庆丰;严玲. 当代电影,2013,11
《桃姐》:简单的深意. 列孚. 电影艺术,2012,03
“港味”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化叙事策略. 米高峰;赵梦飞. 电影文学,2018,06
许鞍华电影的中产阶级女性表达. 王乙涵. 电影文学,2018,05
叶念琛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叶念琛电影风格化叙事探析. 刘旻. 电影文学,2014,24
“他者”身份与童话情结——简评影片《单身男女》、《隐婚男女》、《不再让你孤单》. 黄雯. 当代电影,2011,12
绝境中的呐喊:从叶念琛作品看新世纪香港电影的新走向. 李诗卉. 电影评介,2011,17
“电懋”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母爱的“戏剧”——张爱玲电影编剧作品《小儿女》解读. 王宇平.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06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懋”女星的形象塑造与身份定位. 苏涛;何超. 当代电影,2014,11
“电懋”故事的局限与可能——以“南北系列”影片为中心的讨论. 王宇平. 当代电影,2014,11
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电懋”“邵氏”与冷战. 傅葆石;王羽. 当代电影,2019,07
《国际电影》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香港电影理论批评的“特刊道路”建构. 吴迎君. 民族艺术,2017,04
“电光影里穿针眼 线脚重重挑难开”——香港电影批评的问题踪影. 吴迎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02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懋”女星的形象塑造与身份定位. 苏涛;何超. 当代电影,2014,11
“电懋”故事的局限与可能——以“南北系列”影片为中心的讨论. 王宇平. 当代电影,2014,11
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易文与战后香港电影. 苏涛. 当代电影,2019,07
“邵氏”
该选题方向已发表的论文包括:
20世纪50年代“长城”、“凤凰”电影中的香港元素. 王海洲;神雨丹. 当代电影,2012,07
秦剑电影:国粤语兼修 艺术与商业并举. 张燕. 当代电影,2014,11
香港国语电影的黄金时代:“电懋”“邵氏”与冷战. 傅葆石;王羽. 当代电影,2019,07
光影中的冷战——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星港两地电影互动为研究对象. 金进. 当代电影,2016,09
香港歌舞片:亦中亦洋 亦真亦幻. 张燕. 当代电影,2013,10

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