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关于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题分析报告
于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主题概览
1. 研究动态
下图是"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许鑫(16篇),吴平(16篇),宋俊华(15篇),陈小蓉(13篇),黄永林(13篇),马知遥(12篇),苑利(12篇),谈国新(10篇),戴旸(10篇),彭兆荣(9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53篇),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50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45篇),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38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1篇),中山大学中文系(20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9篇),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8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8篇),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17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文化遗产》(282篇),《四川戏剧》(234篇),《贵州民族研究》(158篇),《中国戏剧》(129篇),《民族艺术》(119篇),《艺术百家》(106篇),《装饰》(91篇),《民俗研究》(90篇),《美术观察》(87篇),《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82篇)。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许鑫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民国报纸广告图像资源的语义标注——以《新闻报》所刊的越剧广告为例 2021
专题导言 2019
非遗民俗生活性保护的媒体传播及其策略——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201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计量分析(2002-2017) 2019
面向文化旅游开发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以昆曲为例 2019
生产性保护视域下的非遗商品挖掘分析——以淘宝绣品为例 2019
我国非遗保护政府机构官微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 2017
记忆工程视野下的非遗数字化存档保护研究 2017
非遗数字传播中的信息技术采纳研究 2017
主题图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京剧、昆曲为例 2015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及演化分析——以两岸同源“歌仔戏”为例 2015
非遗数字资源的元数据规范与应用研究 2014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遗数字资源聚合研究 2014
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研究——以湖口青阳腔为例 2014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项目编号:15CTQ007)研究成果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维度聚合的网络资源知识发现研究”(项目编号:13&ZD183)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用户兴趣挖掘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3YJC870029)
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之一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智慧空间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BTQ028)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
2017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图书馆特藏资源的数字人文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BTQ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之一
2. 吴平
论文成果:
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 2018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 201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独木龙舟节 2017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榕江苗族蜡染 2017
侗歌大歌之乡——黎平中罗村 2016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木鼓舞 2016
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在凯里学院隆重召开 2016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和“九节茶”制作工艺) 2015
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在凯里学院召开 201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2015
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2015
文化部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 2015
文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 2014
文化部批准设立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2013
3. 宋俊华 中山大学
论文成果:
非遗何以共享:基于藏品票实践的思考 2020
学科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力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2019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2019
戏曲传承的路向抉择 2018
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传承与传播 2018
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制度”建设 2018
非遗保护的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2018
非遗保护视阈中的梅山傩戏“五态”研究 2017
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 2017
专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的讨论 201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5
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 2015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2015
从旅游开发角度浅谈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17ZDA168)
中山大学重大培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话语与战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项目代表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7JJD850005)
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新化山歌的网络化数据构建与数字化传承问题研究”(16YBA043)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话语与战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
文化部委托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17ZDA16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保护区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4JJD850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项目号:17JJD850005)等的阶段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号17ZDA168)
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国外访学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
乐怡海创文化科技(广东)有限公司委托课题“非遗藏品票的理论阐释”等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17JJD850005);教育部“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项课题“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立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保护区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4JJD850002)的阶段成果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7JJD85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
湖南省“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湘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实现及资源库构建’问题研究”(CT16K04)
文化部委托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文化部委托课题“公共文化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模式:广州市属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规范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7JJD850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HIST)衡阳分中心开放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粤剧文化生态研究”(HIST18K02)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化山歌的网络化数据构建与数字化传承问题研究”(16YBA043)
衡阳师范学院“产学研用”基金“新化山歌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生产性保护”(16CXYZ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7ZDA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基金“基于‘互联网+’视阈的新化山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YSX060)
文化部委托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羊城青年学人”基金“粤剧音乐文化生态研究”(17QNXR34)
湖南省社科评审委员会项目“基于‘互联网+’视域的新化山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YSX060)
文化部委托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4. 陈小蓉 深圳大学
论文成果: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状况与保护措施研究 2019
中国游戏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特点以及文化特征研究 2019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2019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 2018
宁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旅游开发研究 2017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舞龙项目分类研究 2017
基于GIS的湖南省湘江文化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2017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创建 2017
城镇化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2017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1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研究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徽州民俗体育的传承——以徽州嬉鱼灯活动为例 2014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数据库建设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的研究”(13&ZD1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3&ZD1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11CTY027)
沈阳体育学院重点资助体育学学科研究方向建设项目(119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3&ZD140)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体育类)”(13&ZD140)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体育类)(13&ZD14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重大项目(13&ZD140)
国家重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ZD140)
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16NXBTY02)
深圳大学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重点项目(PIDFP-RW2018005)
5. 黄永林 华中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特性 2021
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基于乡村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 2019
智能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运用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 2018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的城市社区博物馆研究 2017
民间文学资源向动漫产业资本的创造性转化 2016
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 2015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015
数字化传承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体系的重构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 2013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项目编号:20STA0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STA024)
湖北省文化厅委托项目“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9)的阶段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人文社科类)项目“民间文学资源与国产动漫资本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CNU14A03009)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9)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16JJD860009)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文科技函〔2011〕821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16JJD860009)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健全坚持正确网络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研究”(14AZD037)
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文科技函〔2011〕821号)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6JJD86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文化创新工程”“荆楚文化遗产数字化公共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H83F00)阶段性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编号:2015BAK02B02)的阶段性成果
6. 马知遥 天津大学
论文成果:
论媒介传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20
论高校研培计划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20
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和发展路径研究 2020
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2020
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记忆阐释——以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性保护的方法论与道路探究 2019
论三喻文化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及突破 2019
传承人口述史的身体经验价值 2015
西部苗族史诗《亚鲁王》传承人陈兴华口述史 2015
民俗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原则与方法 2015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的稳态维持及变动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科技部文化支撑项目:“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保护和传承关键技术及集成示范”(项目编号:2014bak09b04)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保护和传承关键技术及集成与示范”(2014BAK09B0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中国节日影像志天津皇会”(YXZ2016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空间形态与保护研究”(编号19YJC850005)
“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建设及口述史方法论再研究》(项目号:11&ZD064)经费资助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一带一路’沿线64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7XSZ-0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天津皇会”(项目编号:YXZ2016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空间形态与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9YJC85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天津皇会”(项目编号:YXZ2016017)
天津大学自主基金支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0701020302)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与实施”(批准号:1306)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楠溪江流域传统村落景观资源空间形态与保护研究”(项目批准号:19YJC85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部委重大专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面塑制作技艺(项目批准号:2019521)和木雕制作技艺(项目批准号:2019522)的阶段性成果
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乡村振兴与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YJSB1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海刺绣艺术数字典藏资源库建设”(项目编号:15XMZ05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天津皇会”(项目编号:YXZ2016017)
天津大学自主基金支持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0701020302)
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230项,其中2012年立项25项,2013年立项21项,2017年立项20项,2011年立项19项,2019年立项17项,2018年立项16项,2021年立项15项,2016年立项15项,2015年立项15项,2020年立项13项,2022年立项11项,2014年立项10项,2009年立项7项,2007年立项7项,2005年立项7项,2010年立项4项,2008年立项4项,2004年立项2项,2006年立项1项;立项项目中,110项属于一般项目,62项属于西部项目,41项属于青年项目,8项属于重大项目,5项属于重点项目,2项属于一般项目 ,1项属于西部项目 ,1项属于教育部重点;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源的智慧化保护与发展研究.席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崔磊 铜陵学院 2022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共享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与阐释研究.安学斌 云南师范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赓续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万义 吉首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标准研究.孙贵龙 中南民族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传播的内在机理与进阶路径研究.孙传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基于“中华文化基因”视角下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张云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与创新利用路径研究.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 2022
“两创”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转化机制研究.唐建军 山东大学 2022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集成与活化利用研究.程纪香 凯里学院 2022
长三角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张丰 徐州工程学院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江格尔》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研究.巴特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文旅融合背景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研究.邱云美 丽水学院 202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度场景传播模式与策略研究.沈珉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分层集群融合模式研究.刘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机制研究.魏雷 广州大学 2021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的海洋文化及活化传承研究.董邯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双协同视域下京津冀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尹艳冰 天津工业大学 2021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东盟边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研究.彭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原则研究.周福岩 辽宁大学 2021
基于要素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跨机构集成机制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涂传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2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赵忠伟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旅游兴疆”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研究.李梦园 新疆财经大学 2021
贵州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刘韬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创新研究.段超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交融研究.梁振然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研究.聂鑫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潘冬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20
保护视角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研究.李娜 西藏民族大学 2020
终身教育视角下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创新研究.李甦 云南大学 2020
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 202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协同整合机制研究.锅艳玲 河北大学 2020
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文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张重喜 北京体育大学 2020
全球化、智能化引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研究.季铁 湖南大学 2020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苏勇军 宁波大学 20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景构建与创新发展研究.温雯 深圳大学 2020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侗族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研究.杜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南亚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与提升路径研究.戚剑玲 南宁师范大学 2019
“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赵君香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9
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编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徐险峰 吉首大学 2019
湘鄂渝黔边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跟踪评估研究.吴湘军 吉首大学 2019
甘青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料库建设研究.柳淑瑛 天水师范学院 2019
基于典籍与实物的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齐丹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
城市艺术节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影响研究.刘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研究.苏俊杰 云南大学 2019
市场视角下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杨絮飞 吉林大学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黔桂湘侗戏传承人群调查研究.王剑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陈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设置与全球化传播.郭良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中缅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互动研究.王舫 云南民族大学 2019
21世纪以来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哈森其木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9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研究.李锦云 中南民族大学 2019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创新研究.王德刚 山东大学 2019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孙雯 南京大学 2019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韩雪梅 兰州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政策引导策略研究.王巧玲 北京联合大学 2018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历史研究.刘洋 新疆师范大学 2018
中华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体系研究.王海鸥 山东师范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贵州经验”研究.王伟杰 贵州民族大学 2018
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土族“道拉”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刘晓建 青海大学 2018
武陵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研究.梁正海 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2018
台湾同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马冬雪 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新范式研究--以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教学传承为例.李克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与对策研究.聂洪涛 西安财经学院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实证研究.罗宗奎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闽台共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郭莉 福建社会科学院 20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薛可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贺剑武 桂林理工大学 20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李牧 东南大学 201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绣活谱研究.陈元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018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闫艺 厦门理工学院 2017
贵州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杨世如 贵州民族大学 2017
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刘少英 吉首大学 2017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选择及其镜鉴研究.任塘珂 洛阳师范学院 2017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马旭东 青海师范大学 2017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邓琼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7
宁夏民族传统体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王平 北方民族大学 201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康涛 中山大学 2017
旅游展演视阈下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方昌敢 梧州学院 2017
丝绸之路陕甘川毗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刘吉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7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王海燕 甘肃行政学院 2017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及分类保护路径研究.赵宏 天津工业大学 201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绘本创作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为例.李露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发展史.奴尔麦麦提·依马木 喀什艺术学校 2017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王潇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7
新疆区域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与实践研究.刘徽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1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研究.王芳雷 内蒙古艺术学院 2017
西部项目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践体系建构与研究.郭兴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7
丝绸之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流变分析.杨红 中国传媒大学 2017
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重要案例研究.唐璐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生态环境保护与滇南少数民族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研究.王咏 南京大学 2016
长江经济带湘鄂渝黔省际边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杨洪 湖南科技大学 2016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研究.李继晓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档保护策略研究.王云庆 山东大学 2016
博物馆学视阈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王震 上海体育学院 2016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记录与传播研究.苏海龙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16
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仙珠 青海民族大学 2016
文化权益视阈下甘青特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保护研究.李玉璧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濒危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马福祥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鲁炜中 西南科技大学 2016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万义 吉首大学 2016
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戏剧研究.李玲珑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16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构成与类型研究.马全宝 北京建筑大学 2016
特色村寨建设视阈下桂滇黔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陈炜 桂林理工大学 201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孙传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研究.张魏 云南民族大学 2015
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影像参与研究.杨国兴 云南民族大学 2015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张伶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
人口极少民族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研究.尤明慧 玉林师范学院 2015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机制及实现研究.叶鹏 湖北大学 2015
青海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史儒林 青海师范大学 2015
云南民族壁画抢救性临摹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研究.付云仙 云南大学 2015
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研究.拓万亮 塔里木大学 2015
湘桂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效果实证研究.何华湘 梧州学院 2015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李云霞 沈阳师范大学 2015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梁莉莉 宁夏大学 2015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杨文林 宁夏大学 2015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体系研究.侯洪澜 甘肃中医学院 2015
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杨志强 青海师范大学 2014
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研究.杨长海 西藏民族学院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野下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文化研究.苏日娜 内蒙古大学 2014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研究.刘春玲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新疆世居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王厚雷 石河子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肖文建 湘潭大学 2014
蒙古族安代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调查研究.萨茹拉 内蒙古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民间文艺美学传承创新研究.高小康 南京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高莉花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014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周玲强 浙江大学 2013
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采集及研究.李钢音 贵州财经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模式与媒体传播策略研究.郑春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陈小蓉 深圳大学 2013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传承研究与数字化保护.阿旺晋美 西藏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及县域实践研究.韩成艳 北京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群体智慧模式”研究.周耀林 武汉大学 2013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雒庆娇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2013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传承人研究.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 2013
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研究.李旭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2013
我国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估研究.丁先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以《格萨尔》说唱艺人为个案.冶青措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 2013
淮河流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肖玮 阜阳师范学院 2013
边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研究.马翀炜 云南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法律问题国际比较研究.王历 中南大学 2013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理论与对策研究.陈亮 桂林理工大学 201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实现研究.邓晰 海南大学 2013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郭殿声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西北地区传统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影像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马聪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李荣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袁爱俊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2013
内蒙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调查研究.色音 中国社科院 2012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皮尔敦 新疆社会科学院 2012
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马小燕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20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记录、整理研究 .金少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12
人类学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何向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 .丁永祥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研究 .何根海 池州学院 2012
京津冀地区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传承研究.钟蕾 天津理工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蔡丰明 上海社科院 2012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吴兴帜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卢小兵 宁夏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研究.焦洪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及民生研究.宋梅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 2012
广西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 .岑学贵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阚如良 三峡大学 2012
基于村寨依托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张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朱祥贵 三峡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标准体系研究 .戴旸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20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活化互动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 .汤立许 武汉体育学院 2012
西部民族村镇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机制及模式研究.张述林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胡世恩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2012
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魏清沂 甘肃政法学院 2012
数字化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李德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2012
白族口承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专题数据库建设 .王晋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方式研究 .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012
国际法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唐海清 贵州省贵阳学院法律系 2011
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1
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巴桑吉巴 西藏大学理学院 2011
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毓华 西藏民族学院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秀山花灯研究.刘壮 重庆文理学院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研究.孙冬宁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11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陈祖芬 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妈祖文化研究中心 2011
舟曲灾后重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闵文义 北方民族大学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地保护与文化迁移研究——以重庆为例.王天祥 重庆文理学院 2011
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张超 贵州大学 2011
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毓华 西藏民族学院 2011
云南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白玉宝 云南省文化馆 2011
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1
闽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海峡旅游学院 201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史诗哲学思想.托合提汗·司马义 新疆自治区党校 2011
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研究.陈兴贵 重庆三峡学院 2011
国际法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唐海清 贵州省贵阳学院法律系 2011
信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王晓芬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彭兆荣 厦门大学 2011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廖恒 四川音乐学院 2010
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苟园 昆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崔乐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2010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陶雨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 2010
知识产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实证研究--以贵州为重点.邓志新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2009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田振江 石河子大学 2009
地方文化生态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为中心.丁丽瑛 厦门大学法学院 2009
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云南大理、楚雄地区为例.安学斌 云南民族大学 2009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李小苹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2009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研究.陆勇昌 贵州省黔南州文学艺术研究所 2009
思路与出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升级.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边界.卢塞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安徽省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黄凯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8
坡芽歌书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研究.王志芬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0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以青海“热贡”地区为例.才让塔 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 2008
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廖明君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2007
构建中国西部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李颖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200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蒋万来 宁波大学法学院 2007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申茂平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07
陕北历史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刘蓉 延安大学人文学院 2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规律研究.苑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青藏铁路周边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西宁至格尔木段为例.邸平伟 青海民族学院 2007
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研究.马成俊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2006
新疆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2005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发掘研究.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系 2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所 2005
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麦西莱甫文化为例.热依拉·达吾提 新疆大学 2005
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旅游开发研究--以海南、云南和贵州为.马晓京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5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包桂荣 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5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总论和若干濒危珍贵遗产抢救.东人达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 2005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牟延林 渝西学院 2004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戴伟 涪陵师范学院 2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以分类存储和语义检索为中心.程焕文 中山大学
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111项,其中2010年立项15项,2011年立项11项,2018年立项10项,2014年立项10项,2012年立项10项,2017年立项8项,2015年立项8项,2013年立项7项,2022年立项6项,2020年立项6项,2016年立项6项,2021年立项5项,2019年立项5项,2009年立项4项;立项项目中,50项属于青年项目,47项属于规划项目,6项属于规划基金项目,5项属于青年基金项目,2项属于自筹项目,1项属于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传播设计研究.王洪亮 中国传媒大学 2022
基于新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及活化研究.何春雨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2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库建设及活态传承研究.张海军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2022
精神富有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徐宁宁 台州学院 2022
基于民族交融视域下的内蒙古察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发展研究.李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识图谱构建与个性化推荐研究.李小波 浙江师范大学 202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汉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蒋丽平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
文旅融合视角下宋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许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21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困境分析、模式构建与路径优化.焦念涛 山东工商学院 2021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与创新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宁慧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21
我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朱云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面向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艺术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陈守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
文旅融合视角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刘旭玲 新疆财经大学 2020
贵州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库建设研究.程纪香 凯里学院 202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履行路径研究.蔡传喜 武昌理工学院 202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中的文化主权保护问题研究.鲁春晓 山东女子学院 202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话语及其执行力研究.邓萍 西南大学 2020
云贵川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研究.李新新 西华大学 2019
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研究.刘肖健 浙江工业大学 2019
南海《更路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海洋文化价值研究.刘国良 海南大学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态传承路径研究.李江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隐性信息保护研究.仝艳锋 山东艺术学院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化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及传播策略研究.管文娟 湖北文理学院 2018
新疆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研究.赵欢 石河子大学 2018
数字化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研究与实践.王潇娴 南京理工大学 2018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与开发研究.张龙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8
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黄艳红 湖南工业大学 2018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研究.李晓通 文山学院 2018
“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策略研究.杜敬卿 台州学院 2018
滇川藏毗连地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化传播的实证研究.阮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与传播方法研究.闫子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高小康 南京大学 2018
南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现代设计跨界融合研究.张焘 江南大学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丝绸之路甘肃段民间乐舞文化研究.徐富平 天水师范学院 2017
模因论视角:木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研究.况宇翔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新疆丝路中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强度研究.王春燕 塔里木大学 2017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刘勐 兰州大学 20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宾阳炮龙节为个案研究.翟翠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01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融合模式的研究.张勤 深圳大学 2017
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研究.杨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7
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柴颂华 湖南工程学院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黎族手工艺研究.张君 海南师范大学 2016
贵州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单晓杰 凯里学院 201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系的探索性研究.龙青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16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文冬妮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2016
“互联网+”背景下苏南地区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 201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曾梦宇 凯里学院 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闫艺 厦门理工学院 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幼儿园武术教育研究.高健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2015
苏南地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传承.牛建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5
湘、鄂、黔、渝地区传统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张红颖 湖南工业大学 2015
湘西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与政府保护制度构建研究.徐燕琴 吉首大学 2015
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牛乐 西北民族大学 2015
"非遗”的文化记忆——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陈文苑 黄山学院 2015
休闲视野下苏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吴媛媛 江南大学 2014
苏北纸塑狮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播研究.仇琛 徐州工程学院 2014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性调整及重建问题研究.杨亮 山东财经大学 2014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自觉性的调查与研究.王明磊 安阳师范学院 2014
新疆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的当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刘洪 石河子大学 2014
信息网络环境下河南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李永智 洛阳师范学院 2014
城镇化进程中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创意产业开发研究.陈佳 吉林大学 201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组织文化研究.赵刚 深圳大学 2014
广东省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与数据库建设.赵艳 深圳大学 2014
雷山苗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张顺爱 东华大学 2014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大湘西”地区国家级“非遗”为例.田圣会 怀化学院 2013
资源产权制度视角下的闽南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和立勇 厦门理工学院 201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王厚雷 石河子大学 2013
安徽剔墨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张学东 安徽工程大学 2013
跨学科视野中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陈玉茜 广西艺术学院 2013
藏族建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黄跃昊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的当代阐述及其传承与发展.李涛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余继平 长江师范学院 2012
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以新疆师范院校为例.斯雯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张景明 大连大学 2012
贵州傩面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功能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朱晓君 贵州大学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的色彩与造型特色研究.党永杰 宁夏师范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数字化资料库的建立及其传播方法的研究.石蓓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王巨山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彝族海菜腔为例.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萍 文山学院 2012
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式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田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系统建设.邵斌 苏州科技学院 2011
信息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研究.杨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1
基于移动数字娱乐交互技术的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研究.黄秋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金剑 河北大学 2011
贵州未识别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永辉 贵州师范大学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灾难叙事研究.王咏 南京大学 2011
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旅游开发机制研究.苗红 宁夏大学 2011
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刘瑾 中国计量学院 2011
印染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以香云纱染整技艺为例.李维贤 华南农业大学 2011
无锡纸马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王安霞 江南大学 2011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梁莉莉 宁夏大学 2010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王刚 青海民族大学 2010
关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现代文明夹缝下的传统戏剧秦腔和眉户曲子.张子如 西北大学 2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法保护研究.吴安新 重庆文理学院 2010
独立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研究——以豫西北怀文化圈为例.丁永祥 河南师范大学 2010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陈静梅 贵州财经学院 2010
古代邮驿文化线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例.吴晓秋 贵州师范大学 2010
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承、保护和开发研究--黔湘桂三省区合作探索.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0
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李晓东 新疆大学 2010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利用经验及其借鉴研究.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鄂、渝、黔边区原生民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张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建设.易崇英 江西理工大学 20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戏剧研究——以桂南采茶戏为例.刘廷新 玉林师范学院 2010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再生系统研究—以蒙古族民间工艺为例.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对比研究.陈又林 华东交通大学 2010
北方民族萨满艺术中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陈佳 吉林大学 2009
青海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研究.边世平 青海大学 2009
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凌建英 山西大同大学 2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刘红婴 中国政法大学 2009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