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关于繁体字与简化字的选题分析报告
于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主题概览
1. 定义
繁体字: 繁体字,汉字的一种字体形式,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繁体中文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简化字总表》实收2274个简化字及讠、饣、纟、钅等14个简化偏旁,简体字来源包括俗字、古字、草书等,也包括合并汉字,比如“後面”的“後”和“皇后”的“后”,在繁体字中本来是两个字,而为了省略笔画,就统一用笔画少的“后”替代了
。仍然使用繁体字的地区有中国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海外华人社区多为繁简体并存,中国内地在文物古迹、姓氏异体字、书法篆刻、手书题词、特殊需要等情况下保留或使用繁体字。200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明确规定中国推行规范汉字,也明确繁体字的范围。2013年6月5日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附表《规范字与繁体字、异体字对照表》,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以规范字表为准。
2. 研究动态
下图是"繁体字*简化字"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赵志伟(1篇),胡双宝(1篇),程荣(1篇),夏金兰(1篇),黄翊(1篇),倪志云(1篇),赵雪(1篇),谭汝为(1篇),刘洪彪(1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研究中心(1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1篇),澳门理工学院语言翻译学校(1篇),四川美术学院(1篇),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1篇),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1篇),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1篇),中国书协(1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语文建设》(3篇),《中国语文》(1篇),《语文研究》(1篇),《当代修辞学》(1篇),《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篇),《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篇),《中国书法》(1篇)。
3. 历年研究发展态势变化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赵志伟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闇汤”“办香”及其他——谈谈繁体字误识问题 2019
2. 胡双宝
论文成果:
谨慎对待文稿所涉的异体字 2019
3. 程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
论文成果:
两岸三地汉字字形问题探讨 2014
4. 夏金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成果:
对我国社会汉语语言文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的研究和分析 2013
5. 黄翊 澳门理工学院
论文成果:
两岸四地汉字认知及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澳门理工学院资助的研究项目(现目编号RP/ESLT-01/2013)的成果
6. 倪志云 四川美术学院
论文成果:
欧阳修(歐陽脩)的名字——一个亟应约定的用字规范问题 2020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