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 >
关于明朝与朝鲜王朝的选题分析报告
于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主题概览
1. 定义
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1392年,李成桂取代高丽而建国。朝鲜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4年定都于汉阳(今首尔),翌年改称汉城。
1399年迁回开城,1405年再次迁都汉阳。
经过对北方的开拓,到15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国土基本定型,大致相当于当今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
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对中国明、清两代采取事大主义,建国后便向中国朝廷称臣纳贡,自太宗李芳远至高宗李熙,历代国王均接受中国皇帝册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或部族则采取交邻政策。16世纪末至17世纪前期,朝鲜接连遭到日本和后金(清)的入侵(万历朝鲜战争、丁卯之役、丙子之役),社会秩序受到极大冲击。1876年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打开国门。中日甲午战争后不再称臣于中国。1897年,高宗李熙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大韩帝国暨朝鲜王朝灭亡,历27代君主、519年。(概述图来源
)
2. 研究动态
下图是"明朝*朝鲜王朝"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孙卫国(3篇),刘喜涛(2篇),刘阳(2篇),刘阳(1篇),王鑫磊(1篇),汪小虎(1篇),曾磊(1篇),万明(1篇),陈尚胜(1篇),金成镐(1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南开大学历史学院(7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3篇),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篇),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2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篇),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篇),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篇),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篇),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篇),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院(1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篇),《古代文明》(5篇),《安徽史学》(2篇),《史学月刊》(2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篇),《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篇),《东疆学刊》(2篇),《史学史研究》(1篇),《史林》(1篇),《历史教学(下半月刊)》(1篇)。
3. 历年研究发展态势变化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孙卫国 南开大学
论文成果:
明抗倭援朝水师统帅陈璘与露梁海战 2020
朝鲜世宗朝之历史教育——以《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为中心 2018
明清时期历代帝王庙的演变与朝鲜使臣之认识 2016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韩(朝)古代史学之交流与比较研究”(13BZS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ZS0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ZS025)
2. 刘喜涛 长春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朝鲜前期赴京朝天使臣违禁贸易之再认识 2020
明代朝鲜赴京使臣的异国记忆与国家观认知 2019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ZS01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朝鲜王朝的‘中华’认同历史演变研究”(17AZS011)
吉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JJKH20181214SK)
吉林省教育厅2018年一般项目(JJKH20181214SK)阶段性成果
3. 刘阳 南开大学
论文成果:
从朝鲜对明文书看太祖李成桂的正位过程 2016
中朝图们江界河形成源流略考——以朝鲜王朝的东北方经营为中心 2015
4. 刘阳 天津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明代中朝官修地理志书中的鸭绿江、图们江地理认识 2017
负责及参与基金: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朝鲜王朝前期的北方经略与中朝界河形成诸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7CSS009)阶段性成果
5. 王鑫磊 复旦大学
论文成果:
朝鲜王朝对明朝薛瑄从祀的反应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复旦大学“985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项目《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儒学研究——海外与本土儒学研究的交错与展望》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1RWXKZD010
6. 汪小虎 华南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明朝颁历朝鲜及其影响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华帝国后期的时间管理——明清时代之颁历制度研究”(13YJC770044)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外科学文化交流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10&ZD063)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