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历史、地理 >

关于文化遗产的选题分析报告

生成 | 每月更新,敬请关注
主题概览
1. 研究动态
下图是"文化遗产"2010年至今的研究趋势。
2010年以来,发文较多的学者是:彭兆荣(26篇),王思明(23篇),吴平(19篇),许鑫(18篇),苑利(15篇),张继焦(15篇),宋俊华(15篇),陈小蓉(13篇),马知遥(13篇),黄永林(13篇)。下图是作者合作网络图。
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63篇),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59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54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53篇),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9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48篇),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43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1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40篇),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31篇)。
发文数量较多的期刊有:《文化遗产》(337篇),《四川戏剧》(270篇),《贵州民族研究》(229篇),《民族艺术》(173篇),《艺术百家》(159篇),《中国戏剧》(137篇),《装饰》(133篇),《美术观察》(132篇),《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128篇),《东南文化》(122篇)。
发文较多的学者成果
1. 彭兆荣 厦门大学
论文成果:
重建我国乡土景观:“名录”的启示 2018
专题:作为文化遗产的“纪念”空间 2017
天时:地利与人和之纪要 2016
民族志视野中的古镇旅游——以云南官渡古镇为例 2015
栏目主持人语 2015
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介休范例 2015
文化遗产关键词:仙 2015
我国传统物理中的“非物质”形态 2015
“以德配天”:复论我国传统文化遗续的崇高性 2015
文化遗产的生命样态——以山西介休后土庙为例 2015
“以生为业”:日常的神圣工作 2014
文本、语义与语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实考述 2014
体-用-造-化:文化遗产“格致论” 2014
本草 2014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014
深刻“工”铭与“功”名——碑名制世业传袭之文化遗产研究 2014
“祖先在上”:我国传统文化遗续中的“崇高性”——兼与巫鸿的“纪念碑性”商讨 2014
“中国手艺”之名与实 2013
中国文化遗产中“尝”的体验观 2013
“礼”之体与“仪”之用——中国与世界的仪式人类学对话 2013
艺术抑或吉则,这是一个问题——以青海热贡唐卡为例 2013
家在“念”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的认知与阐释 2013
我国文化遗产体系的生成养育制度——以三个文化遗产地为例 201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探索 2013
从“文学人类学”到“旅游人类学”——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访谈 2013
物·非物·物非·格物——作为文化遗产的物质研究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的成果
彭兆荣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阶段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批准号:11&ZD123)的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11&ZD1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批准号:11&ZD123)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号11&ZD12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旅游情境中阿诗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Y34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影视人类学视域中的新疆区域文化身份的影响塑造与多元文化资源开发研究”(编号:11YJCZH23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阶段成果,批准号:11&ZD123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批准号:11&ZD1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编号:11&ZD123)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阶段性成果(11&ZD123)
2. 王思明 南京农业大学
论文成果:
农业伦理之“时”的传播初探 2021
非均衡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反迁移效应 2020
大运河文化遗产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 2019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融合路径研究 2019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的演变及其学科体系的构建 2019
农业遗产视角下传统村落的类型划分及发展思路探索——基于江苏28个传统村落的调查 2019
中国农业物种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2018
万国鼎先生:中国农史事业的开创者 2017
西瓜与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融合及其动因 2017
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的媒体应用模式探析 2016
引进与重构:全球农业文化遗产“日本佐渡岛朱鹮—稻田共生系统”的经验与启示 2016
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保护中应注意把握的八组关系 2016
历史视角下刀耕火种农作技术与遗产评价及保护 2015
江南稻作农具民俗遗产的文化表现及其意义 2015
多维度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构成研究 2015
江南地区稻作农业工具文化遗产的类型、价值及其保护利用——兼述南宋楼璹《耕织图》摹本中的稻作农具 2015
美国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及启示 2014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 2014
工具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2014
我国民俗类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范式与复兴路径 2013
傣族“竜林”信仰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式的启示 2013
历史农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2013
兴化垛田的历史渊源与保护传承 2013
负责及参与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苏教社政[2010]1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研究”(16AZS005)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6AZS005)资助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中外农业交流研究”(16AZS005)
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金专著出版资助项目“农业文化遗产学”(SKZZ201400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建成景观的互动传播效果研究”(51708298)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2011ZDIXM013)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江苏为例(SKCX2018009)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自主创新重点研究项目“明清时期苏北的农业灾害与防治得失”(编号:KYZ201169)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运河文化建设研究”(19ZDA187)
万国鼎人文基金项目“农业起源的发生和动力机制探索——以粟的栽培和驯化为中心”,项目编号为WGD201305
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报告》(SKZD2013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创新项目
2016年度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西瓜引种中国及其本土化进程”(项目编号:KYZZ160361)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研究”(13YJC85000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2012JDXM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景观设计的传播效果机制研究”(KYZ201610)
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景观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与深度利用”(KF201904)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传统村落保护对策研究”(16SHC002)
国家社科基金“傣族”竜林“文化的原生态特性及其生态价值研究”(12BZX02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教育部2011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淮河水灾与救灾机制研究”(编号:11YJC77003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苏南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17YJCZH1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粟起源与海外传播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SK2013013
江苏省2012年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水利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编号:12LSA00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重大招投标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2012JDXM0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丝绸之路与中外农业交流研究”(项目编号:16AZS005)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江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共同体构建”
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Y0201200218)阶段性成果
中国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景观设计的传播效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Z201610)
教育部课题: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KYZ20090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建成景观的互动传播效果研究”(项目编号:5170829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传播学视阈下的景观设计的传播效果机制研究”(KYZ201610)
3. 吴平
论文成果:
月亮山腹地苗寨——加鸠白岩村 2019
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 2018
秃杉之乡——格头苗寨 201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剑河苗族多声部情歌 201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独木龙舟节 2017
藏在深山中的蜡花——榕江苗族蜡染 2017
侗歌大歌之乡——黎平中罗村 2016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木鼓舞 2016
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在凯里学院隆重召开 2016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医药(骨伤蛇伤疗法和“九节茶”制作工艺) 2015
第五届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在凯里学院召开 2015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服饰 2015
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 2015
文化部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 2015
文化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2014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 201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技艺 2014
文化部批准设立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3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 2013
4. 许鑫 华东师范大学
论文成果:
民国报纸广告图像资源的语义标注——以《新闻报》所刊的越剧广告为例 2021
愚园梦忆录:从历史文化街区到网红旅游产品的融合路径 2020
专题导言 2019
非遗民俗生活性保护的媒体传播及其策略——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201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计量分析(2002-2017) 2019
面向文化旅游开发的非遗信息资源组织——以昆曲为例 2019
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研究——以“威尼斯时光机”项目为例 2019
生产性保护视域下的非遗商品挖掘分析——以淘宝绣品为例 2019
我国非遗保护政府机构官微利用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述评 2017
记忆工程视野下的非遗数字化存档保护研究 2017
非遗数字传播中的信息技术采纳研究 2017
主题图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研究——以京剧、昆曲为例 2015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及演化分析——以两岸同源“歌仔戏”为例 2015
非遗数字资源的元数据规范与应用研究 2014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遗数字资源聚合研究 2014
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研究——以湖口青阳腔为例 2014
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建议 2014
负责及参与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项目编号:15CTQ007)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面向语义出版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多维度聚合研究”(项目编号:15CTQ007)研究成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多维度聚合的网络资源知识发现研究”(项目编号:13&ZD183)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用户兴趣挖掘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3YJC870029)
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之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ZD25)子课题“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主体建设的运行监测系统研究”研究成果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智慧空间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8BTQ028)
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
2017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图书馆特藏资源的数字人文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BTQ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6年上海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面向传承和传播的非遗数字化研究”(项目编号:2016G04)研究成果之一
5. 苑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
论文成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的“功”与“过”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 2021
把“现产”当“遗产”:会不会使中国的非遗保护走上不归路? 20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标准研究 2019
冯骥才文化遗产观研究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学评估的三个标准 2017
是什么让原生态保护理念无法真正落实——谈非遗学学科建设滞后给非遗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保护三议 2016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016
“农业文化遗产学”理论建构与学科建设的一部力作——评《农业文化遗产学》 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2015
正确处理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五大关系 2014
《名录》时代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跨产业参与问题 2014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三议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 2013
6. 张继焦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论文成果:
明清时期蒙汉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基于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 2021
民族八省区的文旅融合发展——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现代”转型为例 2020
换一个角度看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新古典“结构-功能论” 2020
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从“二分法”到“四分法” 2020
文化融合视域下老字号品牌现代转型的路径选择 2020
中国城市复兴与文化遗产关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0
新古典“结构—功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代产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2020
商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研究——以晋商会馆碑刻为中心 2020
文化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与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动力——基于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人类学分析 2020
民族传统节日:结构遗产的“传统-现代”转型与文旅融合发展 2020
历史文化遗产与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以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为分析框架 2019
中英知识交流视域中的传统手工艺及其品牌塑造 2019
从历史文化遗产角度,探讨特色小镇的内源型发展 2019
城市复兴:让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动力 2017
城市转型中的老字号、老商街:首尔与北京的比较 2016
负责及参与基金:
北方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XYSMZ0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所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的阶段性成果
张继焦主持)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城市群重点领域雾霾源协同治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2016-2020)阶段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的阶段性成果
2018年河北省社科规划办传统文化专项课题“太行古商道与华北区域商品经济研究”(项目编号:HB18WH03)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编号:20VMZ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重点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之一“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编号:2019MZSCX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编号:2019MZSCX002)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VMZ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科研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问题研究”(编号:2019ZDGH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MZSCA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资助研究项目“城市现代转型中的民族传统餐饮‘老字号’:北京与首尔的比较”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之一“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张继焦主持)联合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题项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2017YCXZD007);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2019MZSCX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VMZ001)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张继焦主持,编号为2019MZSCX002)和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方勇主持,编号为2018MZSCA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项目和创新工程重点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现代转型”(项目编号:2019MZSCX002)的阶段性成果
社科基金立项情况
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共380项,其中2012年立项37项,2017年立项32项,2013年立项31项,2019年立项30项,2018年立项29项,2021年立项26项,2015年立项26项,2011年立项26项,2016年立项24项,2020年立项20项,2022年立项18项,2014年立项18项,2007年立项13项,2009年立项12项,2010年立项11项,2005年立项10项,2008年立项8项,2004年立项6项,2006年立项2项;立项项目中,180项属于一般项目,101项属于西部项目,70项属于青年项目,16项属于重大项目,9项属于重点项目,2项属于一般项目 ,1项属于西部项目 ,1项属于教育部重点;
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题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资源的智慧化保护与发展研究.席涛 上海交通大学 202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崔磊 铜陵学院 2022
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与活态保护研究.张泉 合肥工业大学 2022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各民族共享文化元素的挖掘、整理与阐释研究.安学斌 云南师范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基因赓续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王丹 中央民族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万义 吉首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标准研究.孙贵龙 中南民族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智能传播的内在机理与进阶路径研究.孙传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基于“中华文化基因”视角下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张云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22
德国乡村振兴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互动研究.许可 重庆交通大学 2022
长征红色文化遗产与中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何银春 湖南师范大学 202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与创新利用路径研究.李萍 北京体育大学 2022
中国通古斯民族渔猎体育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张宏宇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2
“两创”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转化机制研究.唐建军 山东大学 2022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空间化”趋势与“空间性”治理研究.林秀琴 福建社会科学院 2022
中国东南沿海疍民海洋文化遗产调查、整理与研究.周俊 燕山大学 2022
面向文化遗产开放数据的关联索引构建与服务研究.范炜 四川大学 2022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集成与活化利用研究.程纪香 凯里学院 2022
长三角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研究.张丰 徐州工程学院 2021
川藏公路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张勃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川黔古盐道线性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利用研究.黄小刚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史诗《江格尔》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研究.巴特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周晓英 中国人民大学 2021
文旅融合背景下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研究.邱云美 丽水学院 2021
跨民族比较视域中的傩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刘目斌 安徽大学 202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维度场景传播模式与策略研究.沈珉 浙江工商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分层集群融合模式研究.刘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机制研究.魏雷 广州大学 2021
文化遗产图像资源关联数据集成与叙事化呈现研究.侯西龙 武汉大学 2021
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王晓光 武汉大学 2021
陕甘宁红色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及智能传播研究.苏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路簿》的海洋文化及活化传承研究.董邯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双协同视域下京津冀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尹艳冰 天津工业大学 2021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东盟边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研究.彭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
中华梯田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付广华 广西民族大学 2021
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区域民族文化遗产结构与价值谱系研究.黄孝东 山西大学 20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原则研究.周福岩 辽宁大学 2021
数字游戏活化文化遗产的机制研究.张炳杰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站 2021
基于要素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跨机构集成机制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涂传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2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赵忠伟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文化遗产价值链活化与文化基因传承研究.王毅菲 西安翻译学院 2021
“旅游兴疆”背景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开发研究.李梦园 新疆财经大学 2021
贵州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刘韬 贵州民族大学 2021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创新研究.段超 中南民族大学 2020
民族地区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研究.金露 宁波大学 2020
南岭走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创新交融研究.梁振然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研究.聂鑫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潘冬南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020
保护视角下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研究.李娜 西藏民族大学 2020
西南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文冬妮 南宁师范大学 2020
终身教育视角下白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路径创新研究.李甦 云南大学 2020
京杭运河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传承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 2020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研究.孙庆忠 中国农业大学 2020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资源协同整合机制研究.锅艳玲 河北大学 2020
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现代文献整理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张重喜 北京体育大学 2020
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旅游社会学研究.韦俊峰 桂林理工大学 2020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石窟艺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阿不来提·马合苏提 新疆大学 2020
藏彝走廊牧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张池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全球化、智能化引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生态体系建构研究.季铁 湖南大学 2020
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苏勇军 宁波大学 202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景构建与创新发展研究.温雯 深圳大学 2020
交互设计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张烈 清华大学 2020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侗族口传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研究.杜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
土司世界文化遗产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研究.李鸿雁 吉首大学 2019
草原丝绸之路沿线民族狩猎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僧格 西北民族大学 2019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西安地区考古数据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冯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东南亚的跨文化传播效果与提升路径研究.戚剑玲 南宁师范大学 2019
“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赵君香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019
濒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编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徐险峰 吉首大学 2019
湘鄂渝黔边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跟踪评估研究.吴湘军 吉首大学 2019
北部湾地区海防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滕兰花 广西民族大学 2019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海南黎族特色村寨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张祥永 海口经济学院 2019
甘青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料库建设研究.柳淑瑛 天水师范学院 2019
基于典籍与实物的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齐丹丹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
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地域认同研究.乔治 西安理工大学 2019
城市艺术节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影响研究.刘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9
中英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比较研究.杨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研究.苏俊杰 云南大学 2019
市场视角下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创新研究.杨絮飞 吉林大学 2019
雄安新区文化遗产考古调查及分类保护研究.张文瑞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2019
丝绸之路(新疆段)水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研究.孟福利 石河子大学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黔桂湘侗戏传承人群调查研究.王剑 贵州师范大学 2019
史诗《格萨尔》图像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研究.巷欠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 2019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的跨文化传播研究.陈骥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
馆校合作中融入传统文化遗产教育的实践研究.毛毅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数字化技术研究.曹磊 天津大学 2019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典藏、智能创意平台设置与全球化传播.郭良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中缅边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互动研究.王舫 云南民族大学 2019
21世纪以来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哈森其木格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9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研究.李锦云 中南民族大学 2019
新时代岭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互动研究.杨艳 广西民族大学 2019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创新研究.王德刚 山东大学 2019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孙雯 南京大学 2019
新时代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韩雪梅 兰州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政策引导策略研究.王巧玲 北京联合大学 2018
新时代少数民族民间档案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饶圆 广西民族大学 2018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历史研究.刘洋 新疆师范大学 2018
中华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体系研究.王海鸥 山东师范大学 2018
石雕技艺文化遗产旅游活化保护研究.黄远水 华侨大学 2018
人工智能时代西部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路径研究.陈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贵州经验”研究.王伟杰 贵州民族大学 2018
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海土族“道拉”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刘晓建 青海大学 2018
武陵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研究.梁正海 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2018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与利用研究.莫力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台湾同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马冬雪 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新范式研究--以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教学传承为例.李克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与对策研究.聂洪涛 西安财经学院 2018
大运河文化带(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群保护与传承路径研究.刘宇 天津理工大学 2018
中国北方岩画文化遗产资料集成及数据库建设.束锡红 北方民族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保护问题实证研究.罗宗奎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8
沅水流域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姜又春 怀化学院 2018
闽台共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郭莉 福建社会科学院 2018
生态博物馆理念嵌入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杜韵红 云南民族大学 20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薛可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甘肃藏族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王晓云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2018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桂滇黔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贺剑武 桂林理工大学 2018
西南民族文化遗产的数字创意产品转换途径及实证研究.李旭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18
客家武术文化遗产的现代性传承研究.廖上兰 赣南师范大学 2018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美地区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李牧 东南大学 2018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绣活谱研究.陈元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018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1949—2019).王巨山 浙江师范大学 2018
农业文化遗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研究.李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7
图们江地区朝鲜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韦宝畏 吉林建筑大学 2017
西南少数民族的水稻生产实践与稻作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张海超 云南大学 2017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研究.闫艺 厦门理工学院 2017
贵州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杨世如 贵州民族大学 2017
武陵山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与发展路径研究.刘少英 吉首大学 2017
英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选择及其镜鉴研究.任塘珂 洛阳师范学院 2017
少数民族网络社群与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研究.范小青 中央民族大学 2017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马旭东 青海师范大学 2017
海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邓琼飞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017
宁夏民族传统体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王平 北方民族大学 2017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康涛 中山大学 2017
旅游展演视阈下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方昌敢 梧州学院 2017
长江经济带视域下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生态与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张玉蓉 重庆交通大学 2017
丝绸之路陕甘川毗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及其生态保护研究.刘吉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7
贫困地区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产业扶贫协同路径研究.张灿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2017
基于关联数据的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文献资源共享和可视化检索研究.张兴旺 桂林理工大学 2017
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王海燕 甘肃行政学院 2017
巴蜀地区匾额的文化遗产价值、传统工艺与技术保护研究.郑利平 重庆师范大学 2017
城镇化背景下岭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王荣 桂林理工大学 2017
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研究.王忄宁 浙江工商大学 2017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及分类保护路径研究.赵宏 天津工业大学 2017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绘本创作研究——以广西金秀瑶族黄泥鼓舞为例.李露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学术发展史.奴尔麦麦提·依马木 喀什艺术学校 2017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王潇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7
贵州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研究.赵曼丽 贵州商学院 2017
基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利用模式的中华文化认同机制与路径研究.于晓磊 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 2017
新疆区域性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与实践研究.刘徽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17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表达研究.王芳雷 内蒙古艺术学院 2017
西部项目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实践体系建构与研究.郭兴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2017
丝绸之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流变分析.杨红 中国传媒大学 2017
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及重要案例研究.唐璐璐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丝绸之路甘肃段石窟寺类文化遗产价值研究.魏文斌 兰州大学 2016
句町文化遗产中的视觉审美元素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刘刚 文山学院 2016
生态环境保护与滇南少数民族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调发展研究.王咏 南京大学 2016
长江经济带湘鄂渝黔省际边境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杨洪 湖南科技大学 2016
丝绸之路南路文化遗产考古调查研究.孟楠 新疆大学 2016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研究.李继晓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建档保护策略研究.王云庆 山东大学 2016
博物馆学视阈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王震 上海体育学院 2016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记录与传播研究.苏海龙 新疆艺术研究所 2016
青藏地区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仙珠 青海民族大学 2016
文化权益视阈下甘青特有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保护研究.李玉璧 西北师范大学 2016
濒危撒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马福祥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喀什古城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王建华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鲁炜中 西南科技大学 2016
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万义 吉首大学 2016
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调查研究.陈振勇 成都体育学院 2016
中国当代文学与民族文化遗产问题研究.高有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青藏地区民族民间戏剧研究.李玲珑 青海师范大学 2016
新疆屯垦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研究.张春香 石河子大学 2016
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迷思”与“活化”研究.彭丹 湖南师范大学 2016
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16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江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构成与类型研究.马全宝 北京建筑大学 2016
我国北方传统村落生态治水智慧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研究.赵宏宇 吉林建筑大学 2016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遗址”艺术价值研究.雷宇 中南民族大学 2016
特色村寨建设视阈下桂滇黔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陈炜 桂林理工大学 2015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器物的挖掘与整理研究.武杰 新疆师范大学 2015
南海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合作保护问题研究.马明飞 大连海事大学 201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孙传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模式研究.张魏 云南民族大学 2015
馆际合作视阈下数字档案文化遗产整合路径研究.张卫东 吉林大学 2015
云南白族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研究.凡丽 大理学院 2015
中国汉族纺织服饰文化遗产价值谱系及特色研究.崔荣荣 江南大学 2015
江西古代书院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传承体系研究.徐永文 江西师范大学 2015
边疆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影像参与研究.杨国兴 云南民族大学 2015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张伶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5
人口极少民族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索研究.尤明慧 玉林师范学院 2015
台湾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施沛琳 闽南师范大学 2015
文化遗产语境下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闫玉 贵州大学 2015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王俊 贵州民族大学 2015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机制及实现研究.叶鹏 湖北大学 2015
青海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史儒林 青海师范大学 2015
蒙古族佛教口传文化遗产研究.吴双福 赤峰学院 2015
云南民族壁画抢救性临摹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研究.付云仙 云南大学 2015
柯尔克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研究.拓万亮 塔里木大学 2015
湘桂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效果实证研究.何华湘 梧州学院 2015
白族民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的研究.杨晓 云南省民族博物馆 2015
锡伯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李云霞 沈阳师范大学 2015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梁莉莉 宁夏大学 2015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杨文林 宁夏大学 2015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话语体系研究.侯洪澜 甘肃中医学院 2015
京杭运河(江浙段)文化遗产资源群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李永乐 江苏师范大学 2014
土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保护研究.杨志强 青海师范大学 2014
中国武术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戴国斌 上海体育学院 2014
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研究.杨长海 西藏民族学院 2014
彝族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马锦卫 西南民族大学 2014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机制研究.邱扶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视野下的成吉思汗陵旅游文化研究.苏日娜 内蒙古大学 2014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保护与传承研究.刘春玲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诗性传统与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西北民族地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梁勇 宁夏医科大学 2014
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古戏台资料抢救与遗存保护研究.车文明 山西师范大学 2014
新疆世居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王厚雷 石河子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肖文建 湘潭大学 2014
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墨绍山 云南民族大学 2014
吴地文化遗产网络知识服务研究.王小根 江南大学 2014
蒙古族安代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调查研究.萨茹拉 内蒙古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民间文艺美学传承创新研究.高小康 南京大学 20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高莉花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2014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周玲强 浙江大学 2013
新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数据库建设研究.钱建东 新疆师范大学 2013
贵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采集及研究.李钢音 贵州财经大学 2013
我国出版业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彭俊玲 北京印刷学院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模式与媒体传播策略研究.郑春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陈小蓉 深圳大学 2013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传承研究与数字化保护.阿旺晋美 西藏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保护及县域实践研究.韩成艳 北京大学 2013
闽台海洋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与研究.张先清 厦门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群体智慧模式”研究.周耀林 武汉大学 2013
黄河流域岩画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杨敏 北方民族大学 2013
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雒庆娇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 2013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成长波动比较与管理动因研究.姚宏 西安财经学院 2013
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花儿”传承人研究.武宇林 北方民族大学 2013
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机制研究.李旭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2013
我国西南地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估研究.丁先琼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管辖与权属争议问题研究.刘丽娜 西安交通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和传承——以《格萨尔》说唱艺人为个案.冶青措 青海省艺术研究所 2013
创意产业背景下工艺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卢朗 苏州大学 2013
淮河流域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肖玮 阜阳师范学院 2013
边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国家软实力提升研究.马翀炜 云南大学 2013
三峡库区文化遗产廊道保护传承研究.李玉臻 重庆理工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法律问题国际比较研究.王历 中南大学 2013
可经营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理论与对策研究.陈亮 桂林理工大学 2013
城市滨水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张环宙 浙江外国语学院 2013
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画实现研究.邓晰 海南大学 2013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郭殿声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环北部湾海洋文化遗产抢救、挖掘与创意产业廊道构建.麻三山 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3
西北地区传统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影像口述史的实践与研究.马聪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论.李荣启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研究.袁爱俊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2013
国际文化遗产公约在我国的实施的研究 .胡秀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内蒙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学科调查研究.色音 中国社科院 2012
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及时空可视分析技术研究.张加万 天津大学 2012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研究.皮尔敦 新疆社会科学院 2012
西藏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马小燕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2012
彝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徐士奎 云南中医学院 20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缝扎技法和纹样图案的记录、整理研究 .金少萍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12
汉族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保护及数字化传承创新研究 .梁惠娥 江南大学服饰文化研究室(民间服饰传习馆) 2012
人类学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 .何向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 .丁永祥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居住空间认同与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韩雷 温州大学 201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研究 .何根海 池州学院 2012
京津冀地区民间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传承研究.钟蕾 天津理工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蔡丰明 上海社科院 2012
坊巷文化遗产的本土话语重构与实践研究 .吴宗杰 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2012
黄河上游与长江下游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比较研究 .刘目斌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类系 2012
文化旅游情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吴兴帜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2012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 .张国超 武汉工业学院 2012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卢小兵 宁夏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诉讼机制研究.焦洪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惠及民生研究.宋梅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 2012
广西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 .岑学贵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阚如良 三峡大学 2012
基于村寨依托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张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院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 .朱祥贵 三峡大学 2012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标准体系研究 .戴旸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2012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活化互动模式与绩效评估研究 .汤立许 武汉体育学院 2012
西部民族村镇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协同机制及模式研究.张述林 重庆师范大学 2012
文化自觉与边疆民族特色文化遗产化保护研究.李萍 文山学院民族研究所 2012
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胡世恩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2012
西南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及管理研究.杨姗姗 桂林理工大学 2012
我国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蒋坚永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 2012
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魏清沂 甘肃政法学院 2012
数字化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李德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2012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 .张国超 武汉工业学院 2012
白族口承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及专题数据库建设 .王晋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12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传播方式研究 .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2012
国际法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唐海清 贵州省贵阳学院法律系 2011
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1
海南黎绵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郭凯 海南传世黎绵工艺研究所 2011
“申遗”背景下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合作机制及其制度响应研究.刘庆余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11
文化遗产领域社会组织作用机理研究.刘爱河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1
拉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巴桑吉巴 西藏大学理学院 2011
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毓华 西藏民族学院 201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研究.龙佩林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的秀山花灯研究.刘壮 重庆文理学院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研究.孙冬宁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2011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陈祖芬 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妈祖文化研究中心 2011
舟曲灾后重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研究.闵文义 北方民族大学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地保护与文化迁移研究——以重庆为例.王天祥 重庆文理学院 2011
贵州三都水族马尾绣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张超 贵州大学 2011
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周毓华 西藏民族学院 2011
云南跨境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白玉宝 云南省文化馆 2011
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吴晓秋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2011
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1
闽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郑耀星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海峡旅游学院 2011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史诗哲学思想.托合提汗·司马义 新疆自治区党校 2011
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效果研究.陈兴贵 重庆三峡学院 2011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研究.郭家骥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 2011
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博弈研究.龙佩林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2011
国际法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唐海清 贵州省贵阳学院法律系 2011
信息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王晓芬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彭兆荣 厦门大学 2011
中国西部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研究.张亚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0
侗族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蔡凌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0
文化遗产领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彭跃辉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2010
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案例研究.王学文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 2010
震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现状调查与保护模式研究.廖恒 四川音乐学院 2010
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吴春明 厦门大学 2010
西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苟园 昆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10
我国历史镇村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证研究.周乾松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2010
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骆秉全 首都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系 201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崔乐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 2010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与发展研究.陶雨芳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 2010
北京奥运会媒介文化遗产研究.张江南 武汉体育学院 2009
知识产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性保护实证研究--以贵州为重点.邓志新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2009
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田振江 石河子大学 2009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胡鸣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2009
地方文化生态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为中心.丁丽瑛 厦门大学法学院 2009
遗产政治过程中的历史记忆与认同表述--泉州木偶戏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魏爱棠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009
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云南大理、楚雄地区为例.安学斌 云南民族大学 2009
西北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李小苹 甘肃政法学院法学院 2009
中国印刷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彭俊玲 北京印刷学院 2009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状况评估体系研究.陆勇昌 贵州省黔南州文学艺术研究所 2009
撒拉族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以青海河湟地区撒拉族民间艺术为例.舍秀存 青海民族学院 2009
思路与出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产品升级.贺小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09
贵州苗族独木龙舟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边界.卢塞军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安徽省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黄凯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8
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研究.王丽萍 昆明大学 2008
坡芽歌书的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研究.王志芬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08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研究--以青海“热贡”地区为例.才让塔 青海民族学院法学院 2008
我国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研究.周耀林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与政务信息学系 2008
版本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机制研究.李明杰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2008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人类学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李继群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2008
旅游目的地和谐环境构建研究--围绕中国山岳型世界文化遗产地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张薇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7
2008年北京奥运会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池建 北京体育大学 2007
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廖明君 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2007
构建中国西部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李颖科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 200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蒋万来 宁波大学法学院 2007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申茂平 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2007
青藏农牧区基层民族历史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研究.徐世和 青海民族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2007
唐蕃古道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曹娅丽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2007
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发展研究--以吐鲁番地区为例.张铭心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07
陕北历史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刘蓉 延安大学人文学院 2007
西部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价值实现与制度安排的视角.梁学成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保护规律研究.苑利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
青藏铁路周边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以西宁至格尔木段为例.邸平伟 青海民族学院 2007
黄河上游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研究.马成俊 青海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2006
基于反求工程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邱望标 贵州大学 2006
新疆喀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阿不都克里木·热合曼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2005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发掘研究.巴特尔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系 20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壮族民歌习俗传承现状的跨学科调查和研究.覃德清 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所 2005
维吾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麦西莱甫文化为例.热依拉·达吾提 新疆大学 2005
少数民族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体验旅游开发研究--以海南、云南和贵州为.马晓京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2005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问题研究.包桂荣 内蒙古财经学院 2005
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总论和若干濒危珍贵遗产抢救.东人达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 2005
岭南走廊·潇贺段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彭兆荣 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2005
西南少数民族金属工艺文化遗产保护调查研究.张建世 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 2005
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刘铁梁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5
内蒙古民族民俗文化遗产数据库.毅松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2004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牟延林 渝西学院 2004
宁夏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薛正昌 宁夏社会科学院 2004
乌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戴伟 涪陵师范学院 2004
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立法研究.白京兰 新疆大学法学院 2004
对梅日更召蒙古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研究.巴·孟和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20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以分类存储和语义检索为中心.程焕文 中山大学
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数量共194项,其中2010年立项23项,2012年立项20项,2017年立项19项,2011年立项17项,2018年立项16项,2014年立项15项,2015年立项14项,2022年立项12项,2020年立项12项,2016年立项11项,2021年立项9项,2019年立项9项,2009年立项9项,2013年立项8项;立项项目中,97项属于青年项目,72项属于规划项目,13项属于规划基金项目,8项属于青年基金项目,2项属于自筹项目,1项属于重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立项题目:
道家自然美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声景艺术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张东旭 广州大学 2022
VR、AR技术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旅游体验视角.张玲 广东财经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媒体传播设计研究.王洪亮 中国传媒大学 2022
计算人文视角下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多模态知识组织与价值共创研究.高劲松 华中师范大学 2022
基于新媒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及活化研究.何春雨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2
文旅融合下京杭大运河建筑文化遗产谱系构建及其关联资源整合模式研究.兰旭 天津城建大学 2022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创新研究: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李慧 天津理工大学 2022
西南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库建设及活态传承研究.张海军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2022
精神富有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消费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徐宁宁 台州学院 2022
基于民族交融视域下的内蒙古察哈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发展研究.李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2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知识图谱构建与个性化推荐研究.李小波 浙江师范大学 2022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风险及脆弱性评价研究.张爱平 扬州大学 202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汉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蒋丽平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1
丝绸之路南道汉唐遗址美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王晓玲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南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全媒体传播路径研究.陈国利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2021
侨乡文化遗产价值重估与保护范式研究.周洁 汕头大学 2021
文旅融合视角下宋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研究.许磊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21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困境分析、模式构建与路径优化.焦念涛 山东工商学院 2021
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响堂山石窟为例.裴卉宁 河北工业大学 2021
文旅融合视角下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与创新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宁慧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2021
我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朱云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中意文化遗产保护对比研究.韩伟 济南大学 2020
面向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艺术设计课程群建设研究.陈守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
文旅融合视角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创新开发机制与路径研究.刘旭玲 新疆财经大学 2020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李伟 江西师范大学 2020
西南联大文化遗产价值系统性阐释与呈现研究.侯实 复旦大学 2020
贵州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库建设研究.程纪香 凯里学院 2020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与履行路径研究.蔡传喜 武昌理工学院 202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中的文化主权保护问题研究.鲁春晓 山东女子学院 2020
海侵地区水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孙亮 湖南大学 2020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苏明明 中国人民大学 2020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话语及其执行力研究.邓萍 西南大学 2020
黄河流域果园农业文化遗产农法体系研究.卫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线性文化遗产视域下山西古城历史地理与整体保护研究.牛俊杰 太原师范学院 2019
大运河水文化系统发生分析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霍艳虹 天津大学 2019
云贵川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研究.李新新 西华大学 2019
中华凤舟文化遗产的调查发掘与保护传承研究.陈连朋 长江大学 2019
基于利益相关者网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体系研究.刘肖健 浙江工业大学 2019
西南边疆国际河流水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及其可视化共享平台研究.吕卉 桂林理工大学 2019
南海《更路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海洋文化价值研究.刘国良 海南大学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态传承路径研究.李江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隐性信息保护研究.仝艳锋 山东艺术学院 2019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化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及传播策略研究.管文娟 湖北文理学院 2018
新疆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女性传承人研究.赵欢 石河子大学 2018
江苏水文化遗产设计学观察与系统化保护研究.吴建勇 淮阴工学院 2018
数字化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研究与实践.王潇娴 南京理工大学 2018
蒙古族濒危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崔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18
粤港澳大湾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与开发研究.张龙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8
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黄艳红 湖南工业大学 2018
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研究.李晓通 文山学院 2018
“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创新策略研究.杜敬卿 台州学院 2018
从群体生计到文化遗产:聊城木版年画研究.张兆林 聊城大学 2018
国际投资法制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李洁 山东大学 2018
滇川藏毗连地区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化传播的实证研究.阮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 2018
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应用研究.章立 江南大学 2018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传承与传播方法研究.闫子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严巍 福州大学 20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高小康 南京大学 2018
黔东南苗侗族聚居区声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毛琳箐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7
基于学习和认知的文化遗产MAR交互系统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温超 西北大学 2017
南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工匠技艺”与现代设计跨界融合研究.张焘 江南大学 2017
东北关外原住民建筑文化遗产装饰图案普查及传承研究.李军苗 沈阳理工大学 2017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丝绸之路甘肃段民间乐舞文化研究.徐富平 天水师范学院 2017
模因论视角:木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保护研究.况宇翔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雷州半岛海上丝路文化遗产“视觉符号”挖掘与利用研究.罗小燕 广东海洋大学 2017
新疆丝路中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影响强度研究.王春燕 塔里木大学 2017
桂滇黔地区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及其移动视觉搜索系统研究.秦晓珠 桂林理工大学 2017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战略研究.李茂林 信阳农林学院 2017
作为文化遗产和民俗艺术的羌戏研究.李祥林 四川大学 2017
徽州农业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赵懿梅 黄山学院 2017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刘勐 兰州大学 2017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宾阳炮龙节为个案研究.翟翠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201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融合模式的研究.张勤 深圳大学 2017
大数据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式研究.杨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7
景观生产与文化传承:侗族休闲文化遗产的旅游人类学考察.石伟 广州大学 2017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社区生计类型分化及贫困异质性研究.张爱平 扬州大学 2017
习近平文化遗产思想研究.孙克 山东大学 2017
大数据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研究.柴颂华 湖南工程学院 20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黎族手工艺研究.张君 海南师范大学 2016
公共考古视阈下我国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研究.高小燕 西北大学 2016
贵州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单晓杰 凯里学院 2016
基于稀疏表示模型的电影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吴兵 泰山学院 2016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系的探索性研究.龙青松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2016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文冬妮 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2016
我国海洋权益维护需求下的南海海洋文化遗产研究.李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16
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莫力 云南农业大学 2016
“互联网+”背景下苏南地区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研究.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 2016
陕西关中唐陵文化遗产的数字动画保护与传播研究.彭国华 陕西科技大学 2016
基于遗产廊道理论的北京地铁站内公共空间文化遗产资源整合策略.孟彤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曾梦宇 凯里学院 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闫艺 厦门理工学院 20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域下的幼儿园武术教育研究.高健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2015
国家海洋战略背景下的南海海洋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郝志刚 曲阜师范大学 2015
苏南地区丝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传承.牛建涛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5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陈坤 广州航海学院 2015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博物馆文化遗产数字化沉浸式交互体验设计研究.王红 湖北大学 2015
湘、鄂、黔、渝地区传统女红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张红颖 湖南工业大学 2015
湘西音乐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与政府保护制度构建研究.徐燕琴 吉首大学 2015
临夏砖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牛乐 西北民族大学 2015
新常态禀赋结构变化视阈下文化遗产管理柔性战略构建研究.刘成 西北大学 2015
"非遗”的文化记忆——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陈文苑 黄山学院 2015
山东地区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抢救与职业教育传承.王晨 青岛理工大学 2015
西辽河流域人面岩画研究——兼论西辽河流域岩画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孙晓勇 兰州大学 2014
休闲视野下苏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吴媛媛 江南大学 2014
苏北纸塑狮子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播研究.仇琛 徐州工程学院 2014
青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庆 青岛科技大学 2014
新型城镇化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构性调整及重建问题研究.杨亮 山东财经大学 2014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自觉性的调查与研究.王明磊 安阳师范学院 2014
新疆少数民族乡村社会的当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刘洪 石河子大学 2014
信息网络环境下河南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李永智 洛阳师范学院 2014
城镇化进程中北方少数民族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及其创意产业开发研究.陈佳 吉林大学 2014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群体组织文化研究.赵刚 深圳大学 2014
广东省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与数据库建设.赵艳 深圳大学 2014
西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陈华 兰州交通大学 2014
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胡以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14
社会网络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利益协调研究—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时少华 北京联合大学 2014
雷山苗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研究.张顺爱 东华大学 2014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以“大湘西”地区国家级“非遗”为例.田圣会 怀化学院 2013
资源产权制度视角下的闽南古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和立勇 厦门理工学院 2013
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研究.李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王厚雷 石河子大学 2013
安徽剔墨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张学东 安徽工程大学 2013
跨学科视野中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陈玉茜 广西艺术学院 2013
藏族建筑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黄跃昊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的当代阐述及其传承与发展.李涛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3
当前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大遗址保护管理为例.李丰庆 西北大学 2012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余继平 长江师范学院 2012
新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机制研究——以新疆师范院校为例.斯雯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东北地区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与开发研究.张景明 大连大学 2012
景德镇御窑陶瓷文化遗产景观再现及传播研究.田鸿喜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2
贵州傩面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功能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朱晓君 贵州大学 2012
未识别民族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贵州为例.王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陇东皮影的色彩与造型特色研究.党永杰 宁夏师范学院 2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时调的数字化资料库的建立及其传播方法的研究.石蓓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藏彝走廊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遗产廊道研究.袁姝丽 西南民族大学 2012
基于感知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吴地文化遗产”网络课程研究.王小根 江南大学 2012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机制研究.黎明 兰州商学院 2012
陕西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及居住民俗文化遗产(抢救性)研究.李琰君 西安理工大学 2012
徽州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与遗产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朱生东 黄山学院 2012
浙江现存藏书楼建筑测绘与文化遗产研究.丁志敏 嘉兴学院 2012
“天堂”之路:文化遗产镜像中的苏州区域社会变迁——以苏州古城区为考察重点.朱琳 苏州大学 2012
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王巨山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彝族海菜腔为例.普丽春 云南民族大学 2012
边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萍 文山学院 2012
基于群体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模式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戴旸 安徽大学 20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田艳 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系统建设.邵斌 苏州科技学院 2011
信息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生存研究.杨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2011
基于移动数字娱乐交互技术的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应用研究.黄秋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古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王文明 怀化学院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统计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金剑 河北大学 2011
贵州未识别族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永辉 贵州师范大学 20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灾难叙事研究.王咏 南京大学 2011
弹性思维下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沈苏彦 南京林业大学 2011
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旅游开发机制研究.苗红 宁夏大学 2011
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刘瑾 中国计量学院 2011
基于文化遗产视角的城市文化研究.余建荣 重庆文理学院 2011
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工农业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研究.孙志国 咸宁学院 2011
印染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以香云纱染整技艺为例.李维贤 华南农业大学 2011
文化遗产科学管理研究.吴鸿雅 华侨大学 2011
近代民间服饰文化遗产中传统工艺复原与传承.张竞琼 江南大学 2011
无锡纸马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王安霞 江南大学 2011
文化遗产学基本理论研究.顾军 北京联合大学 2010
内蒙古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郝建平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0
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运河沿岸城市科学发展研究——以德州市为例.梁国楹 德州学院 2010
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梁莉莉 宁夏大学 2010
我国管辖海域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赵亚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王刚 青海民族大学 2010
基于战略地图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策略研究——以陕西省为例.姚宏 西安财经学院 2010
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张国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10
文化遗产旅游地意象评价、营造与传播研究.周永博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
关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现代文明夹缝下的传统戏剧秦腔和眉户曲子.张子如 西北大学 2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法保护研究.吴安新 重庆文理学院 2010
产业视野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研究.顾江 南京大学 2010
独立文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及其保护研究——以豫西北怀文化圈为例.丁永祥 河南师范大学 2010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陈静梅 贵州财经学院 2010
古代邮驿文化线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例.吴晓秋 贵州师范大学 2010
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区域传承、保护和开发研究--黔湘桂三省区合作探索.胡艳丽 凯里学院 2010
新疆世居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李晓东 新疆大学 2010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利用经验及其借鉴研究.宋立中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湘、鄂、渝、黔边区原生民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张卫民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建设.易崇英 江西理工大学 201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传统戏剧研究——以桂南采茶戏为例.刘廷新 玉林师范学院 2010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再生系统研究—以蒙古族民间工艺为例.达妮莎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对比研究.陈又林 华东交通大学 2010
文化遗产抢救视野下的西部濒危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研究.华林 云南大学 2009
信息设计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产业化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覃京燕 北京科技大学 2009
北方民族萨满艺术中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陈佳 吉林大学 2009
农村文化遗产动态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与政府角色.佟玉权 大连海事大学 2009
青海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化研究.边世平 青海大学 2009
大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凌建英 山西大同大学 2009
高等艺术教育中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木卡姆麦西莱甫教育传承调查研究.艾娣雅.买买提 新疆艺术学院 200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体系.刘红婴 中国政法大学 2009
民族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与移民安置中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黄柏权 三峡大学 2009
微信登录查看完整版分析结果

查看完整详细报告请关注“选题宝”↓↓↓

推荐报告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查看失败
非常抱歉,您的余额不足,请充值后再查看,谢谢合作
去充值

不享受套餐优惠

购买后在我的已购内容中查看
当前余额:金币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