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C扩】《传媒观察》“华夏传播研究”专栏征稿

2023年05月22日

点击订阅

《传媒观察》 新闻学与传播学

站在新的时代和历史起点上,“文化自信”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已成国家战略,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研究进程中,华夏传播研究大有可为,也应有所为。

基于此,《传媒观察》自2023年第5期始开设“华夏传播研究”专栏,旨在深入推进华夏传播研究,为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做出切实努力。

专栏与华夏传播研究会、南京大学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共建,并特邀南京大学潘祥辉教授担纲主持。

诚挚期待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投稿须知

本刊唯一投稿网址:

https://cmgc.cbpt.cnki.net

投稿时,文题注明“华夏传播研究”字样。

论文篇幅8000字以上,请参照目前学术期刊的规范格式提供,参考文献按国家标准GB/T 7714-2015,采用顺序编码制。请勿一稿多投。

本刊将择优发表,稿酬从优。

除纸刊发表外,本刊公众号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传播矩阵也将同步推送专栏论文。

投稿咨询电话:025-58680936。

共建机构

01/华夏传播研究会

华夏传播研究会(Huaxia Communication ResearchAssociation),全名为“华夏文化促进会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是以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为秘书处,联合海内外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的学者和各界朋友而成立的专业性学术共同体。

研究会秉持“中华文化立场,全球传播视野”的理念,以《华夏传播研究》辑刊为会刊,以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和编撰著作为抓手,以推动出版华夏传播研究丛书为重要支点,致力于从传播学视角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中阐发出独特的中国人的传播智慧。

期盼进一步整合海内外各学科研究资源,推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事业更上一层楼,进而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振兴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呼唤,也就是让传播学说中国话,展现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形塑中华学派,回应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话语权与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面对传播学界的期待。

02/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

南京大学传播考古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mmunication Archaeology Studies)中心致力于传播学和考古学以及中国传统金石学、考据学的跨学科研究,旨在综合考古学、文字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以及艺术史等多学科视角、方法对华夏文明中的传播现象、传播媒介和传播观念进行知识考古,探索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渊源流变。中心成立的宗旨有三:

一是正本清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心将立足中国传统和中华大地,开展“中华传播探源工程”,将承载华夏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各种媒介包括“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等皆纳入传播史的考察视域,并通过“多重证据法”的考释,挖掘中国本土特色的传播媒介、传播思想、传播制度。

二是中外对话。“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尊重事物的多样性,致力于多样性的和谐共生,是当今中国主张的不同文明相处之道,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心将致力于在跨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华夏传播的特色及其“中国性”,助力打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播学研究。

三是返本开新。“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心也致力于调查、整理和普及中国文化遗产,并在新媒介技术背景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在新时代进一步探讨华夏文明的历史传承及提升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和中华文化感召力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观照。

— END —

选题知识库
微信登录查看最新热点选题,发论文、报课题更有效率!
Title
提示
图书馆已开通选题宝平台使用权限,欢迎使用各项功能。
提示
暂未绑定手机号,现在去绑定手机号
好的
Title
针对“”的选题方向

地区选题方向

2024

2023

2022

2021

我要纠错
提交

Logo
提示
*该功能为SVIP专属权益,如需查看,请点击开通SVIP
开通SVIP

请使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后自动登录